毒死蜱·氟啶脲在甘蓝中残留消解动态及氟啶脲在玻片表面的光解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术语与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农药残留分析概述 | 第11-14页 |
·毒死蜱概述 | 第14-16页 |
·理化性质 | 第14页 |
·应用 | 第14页 |
·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 第15-16页 |
·环境行为研究 | 第16页 |
·氟啶脲概述 | 第16-19页 |
·理化性质 | 第16-17页 |
·应用 | 第17页 |
·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 第18-19页 |
2 引言 | 第19-2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甘蓝中氟啶脲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0-22页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20-21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1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1页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21页 |
·吸附剂的选择 | 第21页 |
·淋洗液比例的选择 | 第21页 |
·淋洗液用量的选择 | 第21页 |
·添加回收试验 | 第21-22页 |
·土壤中氟啶脲残留分析方法 | 第22页 |
·前处理方法 | 第22页 |
·色谱检测条件 | 第22页 |
·添加回收试验 | 第22页 |
·毒死蜱残留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22页 |
·色谱检测条件 | 第22-23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3页 |
·添加回收试验 | 第23页 |
·毒死蜱·氟啶脲复配制剂在甘蓝田间残留试验 | 第23-24页 |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 第23页 |
·气候条件、土壤类型 | 第23页 |
·残留消解动态试验 | 第23-24页 |
·氟啶脲在玻片表面的光解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色谱检测条件 | 第24页 |
·不同初始浓度的氟啶脲在玻片表面的光解 | 第24页 |
·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氟啶脲光解的影响 | 第24页 |
·结果计算 | 第24-27页 |
·残留量计算公式 | 第24-25页 |
·消解率计算公式 | 第25页 |
·半衰期计算公式 | 第25页 |
·方法准确度 | 第25页 |
·方法精密度 | 第25-26页 |
·方法灵敏度 | 第26-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甘蓝中氟啶脲残留分析方法 | 第27-31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7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7-28页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28页 |
·吸附剂的选择 | 第28-29页 |
·淋洗液比例和用量的选择 | 第29-30页 |
·添加回收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氟啶脲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 | 第31页 |
·毒死蜱残留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1-32页 |
·添加回收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毒死蜱和氟啶脲在甘蓝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 第33-36页 |
·毒死蜱和氟啶脲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 第36-38页 |
·氟啶脲在玻片表面的光解 | 第38-40页 |
·不同初始浓度的氟啶脲在玻片表面的光解 | 第38页 |
·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氟啶脲光解的影响 | 第38-40页 |
5 讨论 | 第40-43页 |
·氟啶脲残留分析方法 | 第40页 |
·毒死蜱和氟啶脲在甘蓝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 第40-41页 |
·毒死蜱和氟啶脲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 第41页 |
·氟啶脲在玻片表面的光解 | 第41-43页 |
6 结论 | 第43-45页 |
·氟啶脲残留分析方法 | 第43页 |
·毒死蜱残留分析方法 | 第43页 |
·残留消解动态 | 第43页 |
·氟啶脲在玻片表面的光解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