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研究--以遵义市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5页
   ·问题的提出第6-8页
   ·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动态第8-12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8-10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0-12页
   ·研究的目的、范围及方法第12-15页
第二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能概述第15-29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第15-19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第15-16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含义及特点第16-17页
     ·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内涵第17-18页
     ·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第18-19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第19-22页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第19-20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第20-21页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第21-22页
   ·政府职能概述第22-24页
     ·政府职能的定义第22-23页
     ·对于政府职能的几点认识第23-2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能的关系第24-29页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第24-27页
     ·对我国政府的启示第27-29页
第三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现状分析第29-51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情况第29-39页
     ·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第30-31页
     ·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第31-36页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第36-39页
   ·遵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实证分析第39-51页
     ·基于遵义市正安县的实证分析第39-43页
     ·基于遵义市绥阳县的实证分析第43-45页
     ·基于遵义市遵义县的实证分析第45-47页
     ·遵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政府职能定位的总体情况第47-51页
第四章 遵义市政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障碍因素及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第51-64页
   ·遵义市政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障碍因素分析第51-58页
     ·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方法简述及其具体实现第51-56页
     ·对具体障碍因素的分析第56-58页
   ·遵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第58-64页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不够第58-60页
     ·劳动力市场管理混乱第60-61页
     ·农村法制化进程的滞后第61-62页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第62-64页
第五章 转变政府职能,促进遵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第64-73页
   ·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应承担的职能第64-67页
   ·针对遵义市提出的具体对策建议第67-73页
     ·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第67-69页
     ·调控劳务市场、校正市场机制的缺陷第69-70页
     ·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第70-71页
     ·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第71-73页
第六章 结论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
下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贵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