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光合红螺菌(RhodosPirillaceae)固定化及其对废水处理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废水的污染现状第14-16页
     ·养殖废水的特征及其危害第14-15页
     ·含油废水的特征及其危害第15-16页
     ·重金属废水的特征及其危害第16页
   ·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第16-18页
   ·光合细菌的生态意义和应用价值第18-23页
     ·光合细菌的分类第18-19页
     ·光合细菌在水域环境中的生态地位第19-20页
     ·光合细菌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第23-26页
     ·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方法分类第24-26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第26-28页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26-27页
     ·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菌种培养与驯化及其SEM电镜图像研究第28-40页
   ·前言第28-29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9页
     ·实验菌种第29页
     ·实验设备与试剂第29页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29页
   ·实验方法第29-32页
     ·菌种的培养第29-30页
     ·镜检样品制备第30页
     ·菌种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0-31页
     ·正交实验优化光合红螺菌培养基第31-32页
     ·分析方法第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培养后细菌的形态特征和SEM分析第32-36页
     ·接种量对光合红螺菌生长量的影响第36-37页
     ·营养成分对光合红螺菌生长量的影响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复合光合红螺菌固定化技术及其固定化菌颗粒的表征第40-51页
   ·前言第40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0-41页
     ·实验菌种第40-41页
     ·实验废水第41页
     ·实验设备与试剂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44页
     ·固定化载体的优化第41-43页
     ·固定化颗粒的表征第43页
     ·固定化颗粒内部结构观察第43页
     ·固定化条件的正交实验第43-44页
     ·分析方法第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固定化载体的选择第44-45页
     ·固定化颗粒的物理性能比较第45-46页
     ·固定化颗粒内部结构观察结果第46-48页
     ·固定化条件的优化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固定化光合红螺菌降解养鱼废水的研究第51-65页
   ·前言第51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1-52页
     ·实验菌种第51页
     ·实验设备与试剂第51-52页
     ·实验废水第52页
   ·实验方法第52-56页
     ·细菌固定化方法第52页
     ·包埋颗粒内含菌量的测定方法第52-53页
     ·固定化光合红螺菌去除氮磷优化试验第53页
     ·生物反应器模型实验第53页
     ·分析方法第53-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包埋剂种类对光合红螺菌活性的影响第56-58页
     ·不同条件对固定化光合红螺菌处理养鱼水效果的影响第58-62页
     ·固定化光合红螺菌连续处理养鱼废水的效果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降解含油废水的研究第65-80页
   ·前言第65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5-66页
     ·实验菌种第65-66页
     ·实验设备与试剂第66页
     ·实验废水第66页
   ·实验方法第66-69页
     ·实验菌株的培养与收集第66-67页
     ·固定化方法第67页
     ·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除油优化试验第67页
     ·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与游离态球形红假单胞菌对油降解效果实验第67页
     ·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处理实际废水的效果实验第67-68页
     ·分析方法第68-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79页
     ·包埋剂种类对含油废水除油效果的影响第69-71页
     ·颗粒粒径对含油废水除油效果的影响第71-72页
     ·不同包埋比对含油废水除油效果的影响第72-73页
     ·固定化颗粒投加量对含油废水除油效果的影响第73-74页
     ·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与游离态球形红假单胞菌对油去除率的比较第74-77页
     ·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处理实际废水的效果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降解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第80-94页
   ·前言第80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80-82页
     ·试验菌种第80-81页
     ·实验设备与试剂第81页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81页
     ·试验废水第81-82页
   ·实验方法第82-84页
     ·菌体固定化方法第82页
     ·菌株对重金属耐受性的研究第82-83页
     ·吸附实验第83页
     ·工艺条件的正交试验设计第83页
     ·固定化菌体的可重复利用性第83页
     ·生物反应器模型实验第83-84页
     ·分析方法第84页
   ·结果与讨论第84-93页
     ·光合红螺菌对重金属耐受性的研究第84-85页
     ·球形红假单胞菌固定化后对重金属去除作用研究第85-88页
     ·各种影响因素对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第88-92页
     ·固定化菌体的可重复利用性第92页
     ·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重金属废水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结论与展望第94-97页
 一、结论第94-95页
 二、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7页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对水体磷浓度的影响及磷预测模型研究
下一篇:大亚湾潮流场拟谱法计算及放射性核素扩散的粒子随机行走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