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3页 |
1 糖尿病概述 | 第14-16页 |
·糖尿病的定义 | 第14页 |
·糖尿病的临床分类 | 第14页 |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 第15-16页 |
2 糖尿病的治疗概况 | 第16-22页 |
·糖尿病教育 | 第16-17页 |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 第17页 |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 第17-18页 |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 第18-22页 |
3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1 立题依据 | 第23-24页 |
2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考察 | 第24页 |
·玉泉丸对二甲双胍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 第24页 |
·玉泉丸对二甲双胍大鼠药动学的影响 | 第24页 |
·玉泉丸对大鼠肝药酶P450活性的影响 | 第24页 |
·正交试验法优选玉泉丸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主要技术路线图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6-59页 |
第一节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考察 | 第26-32页 |
1 引言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31页 |
·模型大鼠的生理特征及血糖值变化 | 第28页 |
·模型的稳定性 | 第28-30页 |
·模型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 | 第30-31页 |
·模型大鼠血糖值测定结果 | 第31页 |
4 讨论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玉泉丸对二甲双胍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 第32-37页 |
1 引言 | 第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 结果 | 第33-36页 |
·玉泉丸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 第33-35页 |
·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 | 第35-36页 |
4 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玉泉丸对二甲双胍大鼠药动学的影响 | 第37-44页 |
1 引言 | 第37-3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3 结果 | 第39-4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第39-40页 |
·标准曲线 | 第40页 |
·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40页 |
·回收率 | 第40-41页 |
·药动学影响研究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节 玉泉丸对大鼠肝药酶P450活性的影响 | 第44-51页 |
1 引言 | 第44-4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3 结果 | 第46-49页 |
·色谱行为 | 第46-47页 |
·标准曲线及最低定量限 | 第47页 |
·回收率 | 第47-48页 |
·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48页 |
·探针药物的药-时曲线 | 第48页 |
·探针药物的药动学参数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第五节 正交试验优化玉泉丸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 第51-59页 |
1 引言 | 第51-5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3 结果 | 第53-57页 |
·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 第53-55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55页 |
·方法验证 | 第55-57页 |
·不同批号玉泉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 第57页 |
4 讨论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英文缩写及符号说明表 | 第70-72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工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