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SUMMARY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1. 植物自交不亲和 | 第11-12页 |
·自交不亲和的概念 | 第11页 |
·自交不亲和的类型 | 第11-12页 |
2. 自交不亲和的分子机理 | 第12-17页 |
·决定自交不亲和性的基因 | 第12页 |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机理 | 第12-14页 |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机理 | 第14-16页 |
·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 第16-17页 |
3.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 第17-23页 |
·用于作物育种研究的分子标记 | 第17-18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SSR 标记在油菜育种中的开发与应用 | 第22-23页 |
·分子标记在植物自交不亲和基因中的利用 | 第23页 |
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孢子体植物自交不亲和基因研究 | 第23-25页 |
·自交不亲和植物自交亲和性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第二章 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设计 | 第28-30页 |
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8页 |
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白菜型油菜花粉-柱头相互作用的观察 | 第28页 |
·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的遗传分析 | 第28-29页 |
·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基因的标记与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9页 |
3.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利用花粉-柱头的相互作用鉴定白菜型油菜的亲和性 | 第30-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30-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不同亲和性材料的亲和指数分析 | 第31-32页 |
·不同亲和性材料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32页 |
·自交亲和性材料柱头—花粉相互作用 | 第32-33页 |
·自交不亲和性材料柱头—花粉相互作用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的遗传分析 | 第36-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白菜型油菜F1 群体自交亲和性表现 | 第37页 |
·白菜型油菜F2 群体自交亲和性表现 | 第37-38页 |
·白菜型油菜BC_1F_1 群体自交亲和性表现 | 第38-3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9-40页 |
·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对自交不亲和性呈显性遗传 | 第39页 |
·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的SSR 标记 | 第40-56页 |
1. 实验材料与基础研究群体构建 | 第40页 |
·供试材料 | 第40页 |
·基础研究群体构建 | 第4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0-45页 |
·DNA 的提取 | 第40-41页 |
·DNA 纯度鉴定 | 第41页 |
·自交亲和基因池和自交不亲和基因池的构建 | 第41页 |
·SSR 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 第41-43页 |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43-44页 |
·SSR 引物筛选 | 第44-45页 |
·遗传距离的计算及作图 | 第4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5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5页 |
·SSR 引物的筛选 | 第45-47页 |
·SSR 引物在两池间的扩增 | 第47-49页 |
·SSR 引物在F2 群体间的扩增 | 第49-52页 |
·SSR 引物在BC_1F_1 群体间的扩增 | 第52-54页 |
·连锁性分析 | 第54-55页 |
4. 讨论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主要试剂及溶液(缓冲液)配制 | 第68-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71页 |
导师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