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导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及其涉及的法律关系本质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14-17页 |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概念 | 第14-15页 |
二、几个容易相混淆的概念辨析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本质 | 第17-19页 |
一、信托在财产管理领域的利用 | 第17页 |
二、信托在我国的发展 | 第17页 |
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实质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存在形式分析 | 第19-22页 |
一、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 第19页 |
二、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定向资产管理业务 | 第19-20页 |
三、投资公司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第20页 |
四、有限合伙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第20-21页 |
五、君子协议型私募基金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法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第22-29页 |
第一节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法化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一、现有法律的欠缺和不完善 | 第22-23页 |
二、基金数目的庞大和市场地位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三、发展面临法律困境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合法化的迫切性 | 第25-29页 |
一、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 第25-27页 |
二、金融全球化趋势的要求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法化的先期问题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区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 第29-32页 |
一、分别立法 | 第29页 |
二、渐进立法 | 第29-32页 |
第二节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立法原则 | 第32-37页 |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地位平等原则 | 第32-33页 |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 | 第33-34页 |
三、严格保护当事人投资利益和兼顾国家金融稳定原则 | 第34-35页 |
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与突出本国国情原则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对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立法的内容建议 | 第37-45页 |
第一节 划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 第37-38页 |
一、宏观上划清非法行为的红线 | 第37-38页 |
二、微观上清理现有相关法律法规 | 第38页 |
第二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的资格限定问题 | 第38-40页 |
一、管理人资格和评级制度 | 第38-40页 |
二、投资人资格限定 | 第40页 |
第三节 强化风险管理和明确责任承担机制 | 第40-42页 |
一、建立风险提示和定期评估机制 | 第40-41页 |
二、建立风险责任共担机制 | 第41页 |
三、风险应急处理机制 | 第41-42页 |
第四节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模式建议 | 第42-45页 |
一、我国现有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42页 |
二、英美投资基金监管模式的启示 | 第42-43页 |
三、统一政府监管部门和建立立体监管体系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