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6-10页 |
一、波普尔证伪理论的缘起 | 第10-22页 |
(一) 波普尔证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0-15页 |
1、两次世界大战对波普尔证伪思想的影响 | 第10-12页 |
2、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 第12-13页 |
3、逻辑实证主义的式微 | 第13-15页 |
(二) 波普尔证伪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 | 第15-22页 |
1、从古希腊开始的理性主义批判传统 | 第15-19页 |
2、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 | 第19-20页 |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启示 | 第20-22页 |
二、波普尔证伪理论的核心内涵 | 第22-34页 |
(一) 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 第22-25页 |
1、波普尔的"划界"标准 | 第22-23页 |
2、划界的前提意义 | 第23-25页 |
(二) 对"休谟问题"的解决 | 第25-28页 |
1、休谟对归纳问题的无奈 | 第25-27页 |
2、"猜想—反驳"理论——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 第27-28页 |
(三) 关于证伪理论的方法论问题 | 第28-34页 |
1、"试错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28-30页 |
2、"试错法"与批判理性主义 | 第30-31页 |
3、"试错法"与辩证法的比较 | 第31-34页 |
三、对波普尔证伪理论的评析 | 第34-41页 |
(一) 历史价值 | 第34-37页 |
1、证伪理论对人类科学发展的积极意义 | 第34-35页 |
2、对拉卡托斯可错主义思想的孕育之功 | 第35-37页 |
(二) 遭遇的诘难 | 第37-41页 |
1、在"证实"阴影中徘徊的"证伪" | 第37-39页 |
2、无法解决的"休谟问题" | 第39-41页 |
四、波普尔证伪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 | 第41-45页 |
(一) "猜想——反驳"理论对科研的启迪性作用 | 第41-43页 |
(二) "证伪"最终无法彻底否定"证实"说明了什么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