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一、物权客体与债权客体、知识产权客体的区分 | 第17-23页 |
(一) 权利客体的概念、范围及功能 | 第17-18页 |
(二) 物权客体与债权客体的区 | 第18-21页 |
(三) 物权客体与知识产权客体的区分 | 第21-23页 |
二、传统物权客体之历史考察与法理分析 | 第23-45页 |
(一) 传统物权客体之历史考察 | 第23-36页 |
1. 传统物权客体之立法例考察 | 第23-29页 |
2. “财产”之历史考察 | 第29-32页 |
3. “无体物”(权利)之历史考察 | 第32-36页 |
(二) 传统物权客体之法理分析 | 第36-45页 |
1. 法国模式的内在逻辑矛盾及解决途径 | 第36-39页 |
2. 德国模式的局限 | 第39-45页 |
三、现代物权客体的新发展 | 第45-56页 |
(一) 现代物权法的宗旨——以物之利用为中心 | 第45-48页 |
(二) 物权客体的发展趋势——从以实物为本位到实物与价值并 重 | 第48-50页 |
(三) 物权客体之抽象化、证券化——证券化的物 | 第50-52页 |
(四) 物权客体之无形化、数字化——数字化的物 | 第52-56页 |
四、物权客体的类型化 | 第56-70页 |
(一) 类型化的方法及其法学意义 | 第56-60页 |
1. 类型思维与概念思维的区分 | 第56-58页 |
2. 类型化的方法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 | 第58-60页 |
(二) 物权客体的几种重要类型 | 第60-70页 |
1. 实体物和抽象物 | 第60-64页 |
2. 不动产和动产 | 第64-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