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

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6页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理论基础第12-15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12-13页
     ·交易费用理论第13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13-14页
     ·产业链理论第14-15页
   ·研究的内容安排第15页
   ·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2 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的国际借鉴第16-26页
   ·国外典型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第16-23页
     ·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经营模式第16-19页
     ·以日本为代表的集约经营模式第19-21页
     ·以法国为代表的专业化经营模式第21-23页
   ·国外经验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的启示第23-26页
     ·根据本国实际条件选择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第23页
     ·土地制度的变迁是各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第23-24页
     ·农业家庭经营是各国产业化生产的基础第24页
     ·技术的进步各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第24页
     ·高素质的经营主体是各国农业产业化生产的根本保证第24页
     ·政府的引导、调控和支持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直接动力第24页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第24-26页
3 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的现状分析第26-39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条件第26-28页
     ·我国的基本农业资源条件第26页
     ·我国的土地制度条件第26-28页
   ·我国主要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现状第28-32页
     ·龙头企业主导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第29-30页
     ·中介组织联动型——“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第30-31页
     ·合作社一体化型——“公司+公司”模式第31-3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2-38页
     ·订单农业的履约问题第32-33页
     ·产品质量的“双柠檬市场”问题第33页
     ·农业产业链低水平均衡和利益分配问题第33-35页
     ·农业资源利用率问题第35页
     ·农业产业链的风险控制问题第35-37页
     ·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第37页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所存在的问题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4 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分析第39-52页
   ·“农户——企业”的交易费用及交易稳定性分析第40-43页
     ·影响“农户——企业”交易费用和交易稳定性的几个重要因素第40-41页
     ·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稳定性的几种可能的选择第41-43页
   ·“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合作关系稳定性分析第43-45页
     ·合作经济组织内部“集体行动”的问题第43页
     ·影响合作经济组织集体行动的两个重要因素第43-45页
   ·合作经济组织的双重代理身份分析第45-47页
     ·合作经济组织的双重代理身份第45-46页
     ·合作经济组织的双重代理身份的管理第46-47页
   ·“政府与企业、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的错位关系分析第47-49页
     ·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期望偏差第47-48页
     ·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偏差第48页
     ·政府对农户生产的干预偏差第48-49页
   ·案例分析第49-51页
     ·江山市蜂业“公司+蜂农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蜂农”产业化模式的实践情况第49-50页
     ·浙江丰翼合作社的异质性表现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5 结论与建议第52-56页
   ·结论第52-54页
   ·建议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下一篇:三峡库区(重庆段)城镇化空间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