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20页 |
| ·国内外连铸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 ·二次冷却的重要性和特点 | 第10-11页 |
| ·二次冷却对铸坯质量的影响 | 第10-11页 |
| ·小方坯连铸的二次冷却制度 | 第11页 |
| ·连铸二冷过程凝固传热的研究 | 第11-14页 |
| ·结晶器的传热 | 第12页 |
| ·二冷区的传热 | 第12-14页 |
| ·连铸二冷过程计算机仿真数学模型 | 第14-16页 |
| ·45#钢钢种特性 | 第16-18页 |
| ·45#钢概述 | 第16-17页 |
| ·45#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目标表面温度曲线 | 第17-18页 |
|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2 南钢45#钢质量现状分析 | 第20-30页 |
| ·南钢小转炉45#钢生产工艺流程及连铸机的主要参数 | 第20-21页 |
| ·南钢45#钢质量特征分析 | 第21-28页 |
| ·轧材、工件裂纹特征分析 | 第21-23页 |
| ·铸坯低倍检测结果 | 第23-24页 |
| ·铸坯金相及能谱分析结果 | 第24-26页 |
| ·大样电解分析 | 第26-27页 |
| ·铸坯内部裂纹成因分析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南钢小方坯连铸机二冷喷嘴冷态性能测试 | 第30-46页 |
| ·喷嘴冷态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及设备 | 第30-32页 |
| ·南钢45#钢小方坯连铸机喷嘴冷态性能测试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32-45页 |
| ·2#机使用喷嘴性能测试结果 | 第33-37页 |
| ·3#机使用喷嘴性能测试结果 | 第37-41页 |
| ·4#机使用喷嘴性能测试结果 | 第41-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南钢45#钢小方坯连铸二冷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及仿真软件 | 第46-56页 |
| ·小方坯连铸二冷过程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6-50页 |
| ·方坯连铸二冷凝固传热的基本微分方程 | 第46-47页 |
| ·建立差分方程 | 第47-50页 |
| ·铸机的具体条件及模型定解条件的确立 | 第50-54页 |
| ·南钢小方坯连铸机的具体条件 | 第50-51页 |
|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1-52页 |
| ·45#钢的热物性参数 | 第52-53页 |
| ·铸坯冷却控制的冶金准则 | 第53-54页 |
| ·仿真软件现场验证及可信度分析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5 南钢45#钢小方坯生产现有二冷制度分析 | 第56-64页 |
| ·2#机现有二冷制度分析 | 第56-59页 |
| ·2#机现有二冷配水情况 | 第56页 |
| ·2#机二冷仿真计算结果及裂纹成因分析 | 第56-59页 |
| ·3#机现有二冷制度分析 | 第59-60页 |
| ·4#机现有二冷制度分析 | 第60-63页 |
| ·4#机现有二冷配水情况 | 第60-61页 |
| ·4#机二冷仿真计算结果及裂纹成因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6 南钢45#钢小方坯连铸二冷制度的优化及结果验证 | 第64-88页 |
| ·二冷配水制度的优化及仿真计算 | 第64-69页 |
| ·2#机二冷配水制度的优化及仿真计算 | 第64-66页 |
| ·4#机二冷配水制度的优化及仿真计算 | 第66-69页 |
| ·喷嘴的改型及布置方式的优化 | 第69-77页 |
| ·2#机喷嘴的改型 | 第69-71页 |
| ·4#机喷嘴的改型及布置方式的优化 | 第71-77页 |
| ·优化方案的结果验证 | 第77-85页 |
| ·2#机二冷优化现场实验 | 第77-81页 |
| ·4#机二冷优化现场试验 | 第81-82页 |
| ·2#机二冷优化金相结果分析 | 第82-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 7 结论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 附录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