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的缘起及其社会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的回顾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学者对老党的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国内学者对老党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页 |
·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前身在印度支那共产党中 接受教育﹑锻炼和考验 | 第14-23页 |
·老挝地下党小组 | 第14页 |
·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地区委员会 | 第14-16页 |
·印度支那共产党成员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地区委员会的负责人在 印度支那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在抗法斗争实践中接受教育﹑锻炼和考验 | 第14-16页 |
·学会正确把握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 | 第14-15页 |
·学会正确确定革命的主力 | 第15页 |
·正确选择革命的道路和形式 | 第15页 |
·抗法战争的胜利为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页 |
·老挝人民党建党和“一大”的召开 | 第16-19页 |
·“一大”召开的背景 | 第16页 |
·“一大”制定的方针政策 | 第16-17页 |
·党的性质 | 第16-17页 |
·党当前敌人和当前任务 | 第17页 |
·革命斗争方式 | 第17页 |
·党的宗旨和党建工作的目标 | 第17页 |
·老挝人民党带领人民抗美救国 | 第17-19页 |
·老挝爱国战线的建立 | 第17-18页 |
·两届联合政府的建立与破裂 | 第18页 |
·推行战时经济政策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老挝人民革命党和“二大”的召开 | 第19-21页 |
·“二大”召开的背景 | 第19页 |
·“二大”主要的方针政策 | 第19-20页 |
·当前两大矛盾和革命的基本任务 | 第19页 |
·政治目标和革命力量的组成 | 第19-20页 |
·改变革命斗争方式 | 第20页 |
·党建工作的路线 | 第20页 |
·第三届联合政府的建立与展开全国范围内的夺权运动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页 |
·老党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小结 | 第21-23页 |
3 建国初期老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以及“三大”的召开 | 第23-32页 |
·政权的稳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 | 第23-24页 |
·加强党组织基层建设,增强人民觉悟 | 第23页 |
·扫除影响政权稳定的隐患 | 第23-24页 |
·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犯急躁﹑冒进错误 | 第24-25页 |
·宣布老挝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 第24页 |
·生产关系变革的一系列过激政策 | 第24-25页 |
·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第25页 |
·应急调整决策,扭转经济恶化 | 第25-26页 |
·对农业政策的调整 | 第25-26页 |
·对贸易制度和价格政策的改革 | 第26页 |
·老挝人民革命党“三大”的召开 | 第26-30页 |
·“三大”期间的决策和实践 | 第26-30页 |
·运用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分析本国国情,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 第27页 |
·改革合作社经济 | 第27页 |
·承认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提出要利用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建设社会主义, 但仍未脱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 | 第27-28页 |
·推行的价格制度仍然脱离价值规律 | 第28页 |
·决心对旧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 第28-29页 |
·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 | 第29页 |
·进一步放宽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发展的限制 | 第29页 |
·价格制度的改革 | 第29-30页 |
·这一时期老党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 | 第30-32页 |
4 老挝人民革命党迈出全面革新开放的步伐 | 第32-38页 |
·老党“四大”召开的背景 | 第32-36页 |
·“四大”期间的决策和实践 | 第32-36页 |
·革新开放坚持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 | 第32页 |
·重新认识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 | 第32-33页 |
·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 | 第33页 |
·加强民主建设 | 第33页 |
·提出六项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 第34页 |
·农业生产改革 | 第34-35页 |
·工业管理改革 | 第35页 |
·发展家庭经济 | 第35页 |
·取消商品定价制度 | 第35-36页 |
·对外开放政策 | 第36页 |
·“四大”期间的实践成果小结 | 第36-38页 |
5 苏联和东欧国家剧变时期的老党 | 第38-47页 |
·老党“五大”的召开 | 第38-42页 |
·“五大”时期的决策和实践 | 第38-42页 |
·对当时所处阶段的分析 | 第38页 |
·提出有原则地全面革新 | 第38-39页 |
·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原则 | 第39页 |
·新党章中的一些新表述 | 第39-40页 |
·党建工作是重中之重 | 第40页 |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鼓励发展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第40-41页 |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鼓励自由贸易 | 第41页 |
·加大经济改革的力度 | 第41页 |
·外交决策 | 第41-42页 |
·苏联和东欧国家剧变后的老挝人民革命党 | 第42-45页 |
·苏联解体后老党平息国内动荡 | 第42页 |
·老党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 第42页 |
·老党对苏东剧变的总结 | 第42-43页 |
·苏东剧变后的决策调整 | 第43-45页 |
·特殊历史时期党建工作要领 | 第43页 |
·进一步完善“五大”的各项经济决策 | 第43-45页 |
·“五大”期间的实践成果小结 | 第45-47页 |
6 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的老党 | 第47-51页 |
·老党“六大”的召开 | 第47-51页 |
·“六大”期间的政治决策 | 第47-48页 |
·发扬“五大”时期的政治建设决策,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制度 | 第47页 |
·加强党的领导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保持国内政局的长久稳定 | 第47-48页 |
·“六大”的经济决策 | 第48-49页 |
·对外开放政策 | 第48页 |
·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 第48页 |
·偏倚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的目标,过度发展私有制经济成份而埋下隐患 | 第48-49页 |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老挝的影响 | 第49页 |
·“六大”期间的实践成果小结 | 第49-51页 |
7 新时期老党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改革 | 第51-62页 |
·老党“七大”的召开 | 第51-56页 |
·“七大”期间的各项决策 | 第51-54页 |
·推进政府重组与改革 | 第51页 |
·新党章突出党建工作的革新点 | 第51-52页 |
·重视统战工作,扩大统一阵线 | 第52页 |
·坚持经济发展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52页 |
·全面发展农业,进一步推动国家产业结构的平衡 | 第52-53页 |
·始终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 第53页 |
·继续推进商品经济,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 第53-54页 |
·金融改革 | 第54页 |
·开展灵活外交,突出政党外交特色 | 第54页 |
·“七大”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 第54-56页 |
·老党“八大”的召开 | 第56-60页 |
·“八大”期间的各项决策 | 第56-59页 |
·继续推进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政治社会的稳定 | 第56-57页 |
·分析社会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方向 | 第57页 |
·老党继续致力解决人民的脱贫致富问题 | 第57-58页 |
·提出进一步平衡经济产业结构,全面发展现代化农业 | 第58页 |
·鼓励发展各种经济成份,坚持对外开放 | 第58页 |
·老党增加国家收入的主要措施 | 第58-59页 |
·继续走务实外交路线 | 第59页 |
·“八大”期间的实践成果 | 第59-60页 |
·老党“七大”和“八大”时期对其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小结 | 第60-62页 |
8 结束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