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上外交保护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第2章 外交保护的概述 | 第10-20页 |
·外交保护的历史回顾 | 第10-12页 |
·古代的外交保护 | 第10页 |
·近代的外交保护 | 第10-11页 |
·当代的外交保护 | 第11-12页 |
·外交保护的概念 | 第12-14页 |
·外交保护的主体和对象 | 第14-16页 |
·外交保护的主体 | 第14-15页 |
·外交保护的对象 | 第15-16页 |
·外交保护的性质 | 第16-17页 |
·外交保护是国家权利而非个人权利 | 第17页 |
·外交保护是国家主权行为而非民事代理行为 | 第17页 |
·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的比较 | 第17-18页 |
·领事保护的概述 | 第17-18页 |
·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的区别 | 第18页 |
·外交保护与外交庇护的比较 | 第18-19页 |
·外交庇护的概述 | 第18-19页 |
·外交保护与外交庇护的区别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外交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保护人权理论 | 第20-21页 |
·国家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双重管辖权理论 | 第22-23页 |
·伤害拟制理论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4章 外交保护的适用条件 | 第25-36页 |
·国籍持续原则 | 第25-31页 |
·国籍持续原则的含义 | 第25页 |
·自然人国籍 | 第25-28页 |
·法人国籍 | 第28-30页 |
·股东国籍与公司国籍冲突情形下的外交保护问题 | 第30-31页 |
·实际损害原则 | 第31-33页 |
·外国人待遇范围 | 第31-33页 |
·所在国的国家责任 | 第33页 |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 第33-35页 |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含义 | 第33-34页 |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存在的意义 | 第34页 |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衡量标准 | 第34-35页 |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适用的例外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外交保护的方式 | 第36-41页 |
·外交保护应以和平方式为之 | 第36-37页 |
·武力行使外交保护的违法性 | 第36页 |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确立与发展 | 第36-37页 |
·外交保护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 第37页 |
·外交保护的具体方式 | 第37-39页 |
·提供协助 | 第37-38页 |
·提出交涉 | 第38页 |
·提出抗议 | 第38-39页 |
·仲裁 | 第39页 |
·诉讼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6章 我国外交保护的评析 | 第41-45页 |
·我国外交保护的现状 | 第41-42页 |
·我国外交保护的缺陷与完善 | 第42-44页 |
·我国外交保护的缺陷 | 第42-43页 |
·我国外交保护的完善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