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9页 |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31页 |
|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 第10页 |
|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 第10-15页 |
| ·布鲁氏菌病原 | 第10-12页 |
| ·布鲁氏菌病疫情及分布 | 第12-14页 |
| ·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特征 | 第14-15页 |
| ·当前我国布鲁氏菌病人间疫情流行特点和上升原因 | 第15页 |
| ·人布鲁氏菌病的临床及治疗 | 第15-18页 |
| ·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学改变 | 第15-16页 |
| ·人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 | 第16-17页 |
| ·人布鲁氏菌的治疗和预后 | 第17-18页 |
| ·人布鲁氏菌的免疫和预防 | 第18页 |
| ·布鲁氏菌基因多态性 | 第18-20页 |
| ·布鲁氏菌基因组 | 第18页 |
| ·布鲁氏菌基因多态性 | 第18-20页 |
|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概述 | 第20-24页 |
|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概述 | 第20-21页 |
| ·布鲁氏菌分离培养方法概述 | 第21-22页 |
| ·布鲁氏菌病PCR诊断方法 | 第22-24页 |
| ·布鲁氏菌病疫苗种类及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 ·布鲁氏菌全菌苗 | 第25-27页 |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7页 |
| ·亚单位疫苗 | 第27-28页 |
| ·核酸疫苗 | 第2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 ·人布鲁氏菌病PCR诊断方法的研究 | 第28-29页 |
| ·BP26基因标记疫苗的研究 | 第29-31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45页 |
| ·材料 | 第31-34页 |
| ·样本来源 | 第31页 |
| ·样本数量 | 第31页 |
| ·人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 第31页 |
| ·流行病学个案资料收集 | 第31页 |
| ·菌株、基因组、细胞系、质粒 | 第31-32页 |
|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45页 |
| ·菌液制备、稀释、计数培养方法 | 第34页 |
| ·模拟样本制备方法 | 第34页 |
| ·实验动物接种和采血方法 | 第34页 |
| ·布鲁氏菌分离培养方法 | 第34-35页 |
| ·血液中布鲁氏菌DNA提取方法 | 第35-36页 |
| ·引物设计 | 第36-37页 |
| ·构建bp26突变株的方法 | 第37-41页 |
| ·bp26突变株与M5疫苗株的鉴别PCR方法 | 第41-43页 |
| ·巨噬细胞内生存能力分析 | 第43页 |
| ·小鼠体内生存能力分析 | 第43-44页 |
| ·小鼠免疫保护作用 | 第44-45页 |
| 第3章 结果 | 第45-78页 |
| ·实验室布鲁氏菌PCR诊断方法研究 | 第45-57页 |
| ·单一PCR诊断方法建立 | 第45-47页 |
| ·多重鉴别PCR诊断方法研究 | 第47-53页 |
| ·单一PCR检测方法敏感性 | 第53-57页 |
| ·单一PCR检测方法在临床样本检测中应用 | 第57-61页 |
| ·对布病门诊收集的冻存血样进行PCR检测 | 第57-58页 |
| ·临床样本中布鲁氏菌分离培养鉴定情况 | 第58-59页 |
| ·临床血液样本PCR检测 | 第59-61页 |
|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数据库资料(EpiData数据库)分析 | 第61-63页 |
| ·数据库构成和资料来源 | 第61页 |
| ·分离培养阳性者个案资料分析 | 第61-62页 |
| ·免疫学诊断为患者、非患者、可疑患者的个案资料分析 | 第62-63页 |
| ·M5△bp26突变株的构建与鉴定 | 第63-68页 |
| ·pUC19K-NC重组质粒构建 | 第63-67页 |
| ·M5△bp26突变株的构建 | 第67-68页 |
| ·M5△bp26突变株与M5疫苗株的PCR鉴别方法 | 第68-71页 |
| ·BP26和DnaK双重PCR初始扩增条件 | 第68-69页 |
| ·双重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9-70页 |
| ·PCR的敏感性 | 第70-71页 |
| ·bp26基因在M5疫苗株中的免疫保护作用 | 第71-78页 |
| ·M5△bp26突变株在巨噬细胞内的生存能力 | 第71-72页 |
| ·M5△bp26突变株在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 | 第72-76页 |
| ·M5△bp26突变株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 第76-78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78-88页 |
| ·传统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78-79页 |
| ·限制PCR检测方法在布鲁氏菌病临床应用的问题分析 | 第79-81页 |
| ·流行病学个案数据库在患者追踪随访中的应用 | 第81-82页 |
| ·PCR方法在临床诊断应用中的初步评价 | 第82-83页 |
| ·M5△bp26突变株构建及与M5疫苗株的鉴别诊断 | 第83-84页 |
| ·BP26与布鲁氏菌的毒力可能有关 | 第84-85页 |
| ·M5△bp26突变株在小鼠巨噬细胞内的生存能力分析 | 第85页 |
| ·M5△bp26突变株在小鼠体内的生存能力 | 第85-86页 |
| ·M5△bp26突变株和疫苗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 | 第86-88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88-90页 |
| ·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 | 第88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88-89页 |
| ·本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 第89页 |
| ·展望和设想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102页 |
| 附录 | 第102-10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5-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中文摘要 | 第108-113页 |
| Abstract | 第113-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