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系统及模拟仿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应急疏散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来源、目的和内容 | 第15-17页 |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应急疏散能力评估 | 第17-31页 |
| ·脆弱性概念 | 第17-18页 |
| ·脆弱性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脆弱性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定性分析 | 第19页 |
| ·定量分析 | 第19页 |
| ·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实例 | 第19-30页 |
| ·研究对象介绍 | 第20页 |
| ·脆弱性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 ·脆弱性指标赋值方法 | 第23-26页 |
| ·实例分析 | 第26-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应急疏散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31-51页 |
| ·企业应急系统分析 | 第31-33页 |
| ·企业应急系统分析 | 第32页 |
| ·构建企业应急系统考虑因素 | 第32-33页 |
| ·企业应急管理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33-39页 |
| ·应急管理系统研究对象 | 第33-34页 |
| ·因果关系分析 | 第34-37页 |
| ·因果循环图逻辑架构 | 第37-39页 |
| ·企业应急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分析 | 第39-49页 |
| ·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9-41页 |
|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41-45页 |
| ·系统模型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应急疏散建模 | 第51-75页 |
| ·建模理论 | 第51-54页 |
| ·连续型仿真模型 | 第52-53页 |
| ·离散型仿真模型 | 第53页 |
| ·Agent混合建模 | 第53-54页 |
| ·建模基本元素 | 第54-55页 |
| ·Agent | 第54页 |
| ·环境空间 | 第54页 |
| ·消息 | 第54页 |
| ·状态图 | 第54-55页 |
| ·人员疏散参数统计分析 | 第55-65页 |
| ·分析工具ExpertFit | 第55-56页 |
| ·检验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56-57页 |
| ·参数统计分布 | 第57-65页 |
| ·Anylogic介绍 | 第65-67页 |
| ·Anylogic的优点 | 第65页 |
| ·Anylogic的对象 | 第65-66页 |
| ·几种建模方法 | 第66-67页 |
| ·人员疏散模型构建 | 第67-73页 |
| ·影响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的各种因素 | 第67-68页 |
| ·Anylogic疏散模型参数设计 | 第68-70页 |
| ·人员疏散理论所需时间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人员疏散模拟仿真 | 第75-90页 |
| ·实例理论计算 | 第75-78页 |
| ·安全疏散时间计算 | 第77-78页 |
| ·结果分析 | 第78页 |
| ·实例仿真 | 第78-87页 |
| ·模型假设 | 第78-79页 |
| ·建模 | 第79-83页 |
| ·模型运行情况 | 第83-87页 |
| ·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87-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 ·结论 | 第90-91页 |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91页 |
| ·展望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