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西部水域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预警理论 | 第11-12页 |
·企业预警管理理论 | 第12页 |
·预警理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 第12-14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深圳西部水域通航环境现状分析 | 第16-43页 |
·港口、航道概况 | 第16-21页 |
·港口概况 | 第16-18页 |
·航道概况 | 第18-21页 |
·船舶交通密集区 | 第21页 |
·水文条件 | 第21-23页 |
·气象条件 | 第23-24页 |
·风况 | 第23页 |
·雾况 | 第23-24页 |
·船舶流分布 | 第24-34页 |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船舶流组成 | 第24-26页 |
·船舶流时间分布 | 第26-29页 |
·VTS监控水域船舶流空间分布 | 第29-33页 |
·船舶流速度分布的正态检验 | 第33-34页 |
·船舶流分析结论 | 第34页 |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分析 | 第34-42页 |
·水上交通事故统计 | 第34-37页 |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特点 | 第37-38页 |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规律性分析 | 第38-40页 |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单因素预警研究 | 第43-50页 |
·贝叶斯概率推理模型 | 第43页 |
·事故触发敏感性分析 | 第43-46页 |
·小型船舶对事故触发的敏感性分析 | 第43-45页 |
·船舶流密度对事故触发的敏感性分析 | 第45-46页 |
·自然环境条件对事故触发的敏感性分析 | 第46页 |
·单因素预警指标建立 | 第46-48页 |
·自然环境指标 | 第46-47页 |
·船舶交通流指标 | 第47页 |
·事故事件指标 | 第47-48页 |
·通航安全风险控制标准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模糊数学的水上交通安全综合预警研究 | 第50-81页 |
·深圳西部水域预警系统概述 | 第50-52页 |
·深圳西部水域预警系统的工作目标 | 第50页 |
·深圳西部水域预警系统的工作内容 | 第50-52页 |
·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2-60页 |
·船员安全性指标 | 第52-54页 |
·船舶安全性指标 | 第54-55页 |
·通航环境安全性指标 | 第55-60页 |
·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 | 第60-77页 |
·建立评价集 | 第60页 |
·建立因素集 | 第60-6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1-64页 |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64-76页 |
·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76-77页 |
·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信号的输出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深圳西部水域预警预控机制 | 第81-88页 |
·预警原则 | 第81页 |
·预警信息来源与监测 | 第81-82页 |
·预警信息来源 | 第81页 |
·预警监测 | 第81-82页 |
·预警决策模式 | 第82-83页 |
·预控措施 | 第83-87页 |
·组织体系 | 第83-84页 |
·预警响应 | 第84-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总结 | 第88-89页 |
·研究成果 | 第88页 |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