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化学基础理论论文--煤的热解与转化论文

煤中固有矿物质及Fe添加剂对西部煤热解气相产物生成的影响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9页
   ·序言第9-10页
   ·我国西部弱还原性煤的煤质特征第10-11页
   ·煤中矿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对煤热解的影响第11-15页
     ·煤中矿物质的存在形式第11-12页
     ·煤中矿物质对煤热解的影响第12-15页
   ·煤中矿物质的脱除第15页
   ·煤中矿物质的添加第15-17页
     ·机械混合法第15-16页
     ·超声混合法第16页
     ·离子交换法第16页
     ·捏制法第16-17页
     ·浸渍法第17页
     ·沉淀法第17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主要测试方法第19-25页
   ·煤样选取与制备第19-21页
   ·实验方案的确立第21-24页
     ·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第21-22页
     ·分析仪器及方法第22-24页
       ·气相色谱分析第22-23页
       ·元素分析第23页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3页
       ·热重(TG-DTG)分析第23-24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24页
   ·气体流速的测定第24-25页
第三章 煤热解气相产物的分析第25-48页
   ·逐级脱除矿物质的煤热解过程中气相产物的生成第25-39页
     ·含氢气体的生成第25-32页
       ·H_2 的生成第25-28页
       ·CH_4 的生成第28-30页
       ·C_(2-3) 烃类气体的生成第30-32页
       ·气相产物中总的含氢有效组分的生成第32页
     ·含氧气体的生成第32-37页
       ·CO 和CO_2 的生成第32-36页
       ·气相产物中总的含氧有效组分的生成第36-37页
     ·气相产物中总的含碳有效组分的生成第37-38页
     ·气相产物中总有效组分的生成第38-39页
   ·混酸脱灰煤加铁与原煤加铁热解气相产物的生成第39-46页
     ·含氢气体的生成第39-42页
       ·H_2 的生成第39-40页
       ·轻质烃类气体的生成第40-42页
       ·含氢气体有效组分的生成第42页
     ·含氧气体的生成第42-45页
       ·CO 和CO_2 的生成第42-44页
       ·含氧气体有效组分的生成第44-45页
     ·气相产物中总的含碳有效组分的生成第45页
     ·气相产物中总的有效组分的生成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煤的热分析第48-53页
   ·原煤的TG-DTG 分析第48-49页
   ·逐级脱灰煤的TG-DTG 分析第49-50页
   ·加Fe~(3+)煤的TG-DTG 分析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半焦的表征第53-57页
   ·半焦的元素组成分析第53-54页
     ·半焦中氧含量的变化第53-54页
     ·半焦中氢含量的变化第54页
   ·XRD 射线衍射分析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7-59页
   ·结论第57页
   ·建议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附录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发表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氢裂化空冷器管束的多相流模拟和注水点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大唐煤液化油主要热力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