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21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国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治理措施的研究 | 第14-17页 |
·国内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 | 第17-21页 |
2 研究目标、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关键问题与创新性 | 第22-24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野外调查 | 第24-36页 |
·东北黑土区概况 | 第24-26页 |
·主要研究区概况 | 第26-30页 |
·自然概况 | 第26-29页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29-30页 |
·土流失概况 | 第30页 |
·数据收集说明野外调查情况 | 第30-35页 |
·张家口地区野外调查 | 第31-32页 |
·东北黑土区野外调查 | 第32-35页 |
·数据收集说明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侵蚀环境及治理对策分析 | 第36-62页 |
·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 第36-42页 |
·水土流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 第36-41页 |
·淤积水库、河道、堵塞公路,影响农田灌溉和交通运输 | 第41页 |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洪涝灾害频繁 | 第41-42页 |
·水土流失加剧了贫困化 | 第42页 |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特点 | 第42-47页 |
·侵蚀类型多、综合作用复杂、侵蚀面积大 | 第42-44页 |
·坡耕地侵蚀严重,沟道侵蚀发展剧烈 | 第44-45页 |
·土壤侵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 第45-47页 |
·侵蚀因素分析及综合治理研究 | 第47-60页 |
·自然环境及侵蚀影响分析 | 第47-52页 |
·社会环境及影响分析 | 第52-55页 |
·综合影响分析 | 第55-56页 |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 第56-57页 |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分区治理 | 第57-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5 基于县域的中尺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体系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例 | 第62-7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62-6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62-63页 |
·区域治理状况 | 第63页 |
·拜泉县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 第63-69页 |
·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体系 | 第63-67页 |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 第67-69页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管理体系 | 第69-70页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服务保障体系 | 第70-71页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历程 | 第71-72页 |
·拜泉县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6 基于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研究——以通双小流域为例 | 第75-92页 |
·通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演变 | 第75-83页 |
·前言 | 第75-7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76-77页 |
·通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阶段性划分 | 第77-78页 |
·通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演变 | 第78-82页 |
·小结及建议 | 第82-83页 |
·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分异特征与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 第83-90页 |
·通双小流域典型性分析 | 第83-84页 |
·通双小流域典型性坡面分析 | 第84-86页 |
·典型坡面的土壤侵蚀特征 | 第86-87页 |
·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与治理措施对策分析 | 第87-89页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主要结论 | 第92-93页 |
·展望 | 第93-94页 |
8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作者简介 | 第10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