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相关文献研究现状 | 第14-32页 |
·最优银行监管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存款保险制度理论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对相关文献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30-32页 |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32-35页 |
·研究思路 | 第32-34页 |
·结构安排 | 第34-35页 |
·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35-39页 |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35-36页 |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36-39页 |
第2章 为什么要监管银行 | 第39-66页 |
·银行的本质 | 第40-43页 |
·存款业务─流动性提供 | 第40-42页 |
·贷款业务─代理监督 | 第42-43页 |
·银行挤兑系统风险 | 第43-55页 |
·经典的银行挤兑模型 | 第43-52页 |
·银行挤兑的传染效应 | 第52-55页 |
·一种新观点:“银行挤兑系统风险说” | 第55-63页 |
·防范银行挤兑系统风险的几种尝试 | 第55-60页 |
·“银行挤兑系统风险说”的提出 | 第60-62页 |
·“银行挤兑系统风险说”的进一步证据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3章 最优银行风险水平 | 第66-80页 |
·最优银行风险涵义 | 第66-67页 |
·最优银行风险求解 | 第67-75页 |
·银行挤兑均衡 | 第67-72页 |
·社会最优风险 | 第72-75页 |
·银行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 | 第75-77页 |
·银行监管不足 | 第75-76页 |
·银行监管过度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4章 最优银行风险的度量与部分投保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80-110页 |
·银行风险的度量指标与模型选择 | 第80-88页 |
·美国的“CAMELS框架” | 第80-81页 |
·银行风险的常用度量指标 | 第81-83页 |
·度量银行风险的计量模型 | 第83-88页 |
·部分投保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88-103页 |
·全额赔付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缺陷 | 第88-96页 |
·限额赔付存款保险不能完全消除道德风险 | 第96-97页 |
·部分投保存款保险的市场约束优势 | 第97-102页 |
·最优银行风险度量指标:保险存款比例 | 第102-103页 |
·基于保险存款比例的银行风险甄别 | 第103-107页 |
·银行风险甄别的混合均衡 | 第104-105页 |
·银行风险甄别的分离均衡 | 第105-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10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110-134页 |
·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 | 第110-114页 |
·由合规监管向资本监管过渡 | 第110-112页 |
·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及其弊端 | 第112-114页 |
·我国银行监管未来风险监管的实现机制 | 第114-122页 |
·我国银行监管未来发展方向:风险监管 | 第114-116页 |
·将存款保险制度引入我国的银行监管 | 第116-118页 |
·将存款人市场约束引入我国的银行监管 | 第118-122页 |
·我国部分投保的存款保险制度设计 | 第122-128页 |
·部分投保存款保险的职能定位 | 第122-123页 |
·部分投保存款保险的投保方式 | 第123-125页 |
·部分投保存款保险的保护程度 | 第125-126页 |
·部分投保存款保险的资金来源及保险费率 | 第126-127页 |
·部分投保存款保险对问题银行的处理 | 第127-128页 |
·部分投保的存款保险制度运行环境优化 | 第128-131页 |
·完善我国银监会监管制度 | 第128-130页 |
·完善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 | 第130-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4页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134-136页 |
·主要结论 | 第134-135页 |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后记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