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中的牟宗三哲学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现代性”的源与流 | 第18-60页 |
第一节 “现代性”释义 | 第18-36页 |
一、“现代性”的含义 | 第18-23页 |
二、“现代性”哲学理念的基本特征 | 第23-32页 |
三、“现代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第32-36页 |
第二节 “现代性”的西方典范 | 第36-49页 |
一、西方现代性的发生和发展 | 第36-42页 |
二、西方现代性的问题及其批判 | 第42-49页 |
第三节 中国语境中的“现代性” | 第49-60页 |
一、时代课题:求索现代性 | 第50-55页 |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认同与文化选择 | 第55-60页 |
第二章 文化视域中的牟宗三“现代”意识 | 第60-105页 |
第一节 牟宗三的“现代性”视域 | 第60-80页 |
一、出入“传统”与“现代”的存在感受 | 第60-65页 |
二、度衡“普遍“与“特殊”的哲理思辨 | 第65-73页 |
三、贯通“内圣”与“外王”的致思取向 | 第73-80页 |
第二节 牟宗三哲学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张力 | 第80-105页 |
一、牟宗三论“现代性”的文化之维 | 第80-95页 |
二、牟宗三眼中的西方现代性 | 第95-100页 |
三、牟宗三对“现代化”的限定 | 第100-105页 |
第三章 牟宗三哲学与现代性精神理念 | 第105-172页 |
第一节 主体性的形而上学 | 第105-132页 |
一、牟宗三与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 | 第105-115页 |
二、牟宗三的主体性哲学理念 | 第115-132页 |
第二节 整体主义的世界图景 | 第132-152页 |
一、世界统一性:从“前现代”到“现代” | 第133-140页 |
二、牟宗三对世界统一性的探寻 | 第140-152页 |
第三节 目的论的历史哲学 | 第152-172页 |
一、“德性目的论”与“进步目的论” | 第152-160页 |
二、牟宗三的“道德—历史目的论” | 第160-172页 |
第四章 牟宗三哲学与“现代性”的双向互动 | 第172-233页 |
第一节 面向现代性的儒家哲学重建 | 第172-204页 |
一、良知的呈现—“德性主体”的证成 | 第172-187页 |
二、良知的坎陷—“认知主体”的开显 | 第187-198页 |
三、良知的返回自身—“圆教”与“圆善” | 第198-204页 |
第二节 立足于儒学的现代性批判 | 第204-233页 |
一、工具合理性批判 | 第204-211页 |
二、道德形式主义批判 | 第211-218页 |
三、政治自由主义批判 | 第218-233页 |
第五章 牟宗三哲学的定位与意义 | 第233-253页 |
一、牟宗三哲学的总体定位 | 第233-240页 |
二、牟宗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化 | 第240-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259页 |
后记 | 第259-260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