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聚效应的企业区位选择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和关键问题 | 第17-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20页 |
·本文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21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21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1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创新点 | 第21-24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1-2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4-44页 |
·空间集聚成因的研究现状 | 第24-31页 |
·空间集聚成因的理论分析 | 第24-29页 |
·空间集聚成因的经验分析 | 第29-31页 |
·工业企业区位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31-36页 |
·完全竞争独立企业区位的成本因素 | 第32-33页 |
·不完全竞争依存企业区位的需求因素 | 第33-35页 |
·不完全竞争企业区位的多因素统一 | 第35-36页 |
·霍特林区位模型拓展研究的现状 | 第36-43页 |
·企业间关系的拓展研究 | 第37-38页 |
·交通运输成本费用的拓展研究 | 第38-39页 |
·消费者需求的拓展研究 | 第39-41页 |
·产品定价策略的拓展研究 | 第41-43页 |
·评述 | 第43-44页 |
第3章 集聚效应下企业的区位因子选择 | 第44-76页 |
·集聚效应下区位因子定性分析 | 第44-56页 |
·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 | 第44-45页 |
·集聚效应作用下区域内的区位条件 | 第45-49页 |
·集聚效应下区位主体的特征 | 第49-52页 |
·集聚效应下的区位因子 | 第52-56页 |
·集聚效应下区位因子定量分析 | 第56-72页 |
·产业集聚度的计算方法和集聚水平 | 第57-64页 |
·区位因子的经济指标和回归模型 | 第64-68页 |
·回归的结果和分析 | 第68-72页 |
·集聚效应下企业关系与区位因子 | 第72-74页 |
·横向关系企业的区位因子 | 第73-74页 |
·纵向关系企业的区位因子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集聚效应下同质企业区位的选择 | 第76-100页 |
·霍特林(Horelling)模型的内容及其评述 | 第76-81页 |
·霍特林(Hotelling)模型的内容 | 第77-80页 |
·霍特林模型的评述 | 第80-81页 |
·集聚效应下同质企业的区位分析 | 第81-98页 |
·模型假设和相关概念 | 第82-86页 |
·无集聚效应时同质企业的区位 | 第86-88页 |
·行业外部性经济下同质企业的区位 | 第88-91页 |
·消费者集中分布时同质企业的区位 | 第91-93页 |
·存在交通成本节约时同质企业的区位 | 第93-98页 |
·小结 | 第98-100页 |
第5章 集聚效应下互补企业区位的选择 | 第100-108页 |
·集聚效应下互补企业的区位因子 | 第100-102页 |
·集聚效应下互补企业的区位分析 | 第102-107页 |
·模型的假设和企业的需求 | 第102-104页 |
·行业外部性经济下企业的区位选择 | 第104-105页 |
·单位交通成本节约下企业的区位选择 | 第105-106页 |
·需求规模扩大下的企业区位选择 | 第106-107页 |
·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 集聚效应下上下游企业区位的选择 | 第108-128页 |
·集聚效应下上下游企业的区位因子 | 第108-110页 |
·需求规模作用下上游企业的区位选择 | 第110-113页 |
·模型的假设 | 第110页 |
·上游企业的区位选择 | 第110-113页 |
·生产成本节约下下游企业的区位选择 | 第113-117页 |
·模型的假设 | 第113-114页 |
·下游企业的区位 | 第114-117页 |
·单位交通成本节约下纵向关联企业的区位 | 第117-126页 |
·单位运输成本节约下的上游企业区位 | 第118-122页 |
·单位运输成本节约下的下游企业区位 | 第122-126页 |
·小结 | 第126-12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4页 |
附录 | 第144-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