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微环境改变对晶状体透明度的影响 | 第8-23页 |
概述 | 第8-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13页 |
一、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方法 | 第9-11页 |
(一) 实验动物和分组 | 第9页 |
(二) 实验仪器和耗材 | 第9-10页 |
(三)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0-11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1-12页 |
(一) 兔眼前节常规检查 | 第11页 |
(二) 房水中氧浓度的检测 | 第11页 |
(三) 房水中炎性因子IL-2 和TNF-Α的检测 | 第11-12页 |
三、统计学方法 | 第12-13页 |
结果 | 第13-18页 |
一、玻切术后眼压的改变 | 第13页 |
二、玻切术后晶状体透明度的改变 | 第13-14页 |
三、玻切术后房水中氧浓度的改变 | 第14-16页 |
四、玻切术后房水中炎性因子的改变 | 第16-18页 |
讨论 | 第18-22页 |
一、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玻璃体腔内填充物的相关性 | 第18-19页 |
二、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房水中氧浓度改变的相关性 | 第19-21页 |
三、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房水中炎性因子改变的相关性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纤维细胞DLAD 基的表达和意义 | 第23-33页 |
概述 | 第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一、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材料 | 第23-25页 |
(一) 实验动物和分组 | 第23-24页 |
(二) 主要实验用仪器 | 第24页 |
(三) 主要实验用试剂 | 第24页 |
(四)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二、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一) 组织材料的制备 | 第25页 |
(二) 半定量RT-PCR 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31页 |
一、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透明度的改变 | 第26页 |
二、脱氧核糖核酸酶DLAD(DNASE Ⅱ-LIKE ACID DNASE)中MRNA 的表达 | 第26-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详细摘要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