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三、 参乡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9-23页 |
(一) 参乡基本状况 | 第19-20页 |
1. 地理环境 | 第19页 |
2. 经济现实背景 | 第19-20页 |
(二) 参乡留守儿童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三) 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 第21-23页 |
四、 参乡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综合调查 | 第23-38页 |
(一) 家庭环境下的参乡留守儿童教育 | 第23-33页 |
1. 参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 | 第23-26页 |
2. 参乡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分析 | 第26-30页 |
3. 参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分析 | 第30-33页 |
(二) 学校教育下的参乡留守儿童 | 第33-35页 |
(三) 社区环境下的参乡留守儿童教育 | 第35-38页 |
五、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介入 | 第38-45页 |
(一) 介入中应用的理论及治疗方法 | 第38-41页 |
1. 基于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 | 第38-40页 |
2. 增能理论的指导 | 第40-41页 |
3. 叙事治疗法 | 第41页 |
(二) 实施运用以及反思 | 第41-45页 |
1. 增能的实施及运用 | 第41-42页 |
2. 叙事疗法和优势视角的结合运用 | 第42-45页 |
六、 实践操作模式的选择 | 第45-47页 |
(一) 学校教育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者及留守儿童家长的联合 | 第45页 |
(二) 政府、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力量的结合 | 第45-46页 |
(三) “社工+助工+义工”的联动服务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