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94.3A联合循环汽轮机组控制保护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概述 | 第12页 |
·典型联合循环汽轮机组的技术特点 | 第12-13页 |
·通用公司 | 第12页 |
·西门子公司 | 第12-13页 |
·阿尔斯通/ABB公司 | 第13页 |
·日本三菱公司 | 第13页 |
·典型联合循环机组控制系统及性能比较 | 第13-17页 |
·西门子公司 | 第13-14页 |
·通用公司 | 第14页 |
·三菱公司 | 第14-15页 |
·阿尔斯通/ABB公司 | 第15-16页 |
·各控制系统技术特点比较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V94.3型联合循环汽轮机组系统概述 | 第19-32页 |
·V94.3型联合循环汽轮机工艺过程及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工艺过程 | 第20页 |
·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V94.3型联合循环汽轮机组控制要求及目标 | 第21-25页 |
·联合循环汽轮机组控制系统架构 | 第25-27页 |
·西门子SPPA-T3000控制系统简介 | 第27-31页 |
·硬件体系结构 | 第28-29页 |
·软件 | 第29-30页 |
·电力服务器 | 第30-31页 |
·自动处理器(AP) | 第30页 |
·应用服务器 | 第30-31页 |
·接口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联合循环汽轮机控制原理分析 | 第32-59页 |
·概述 | 第32-33页 |
·过程量采集、处理及应用 | 第33-39页 |
·汽机转速 | 第33-35页 |
·测量及处理 | 第33-34页 |
·应用 | 第34-35页 |
·主管路蒸汽压力(单或双通道) | 第35-37页 |
·测量及处理 | 第35-36页 |
·应用 | 第36-37页 |
·再热蒸汽压力(单或双通道) | 第37-38页 |
·测量及处理 | 第37页 |
·应用 | 第37-38页 |
·低压补汽蒸汽压力(单或双通道) | 第38-39页 |
·测量及处理 | 第38页 |
·应用 | 第38-39页 |
·设定值逻辑 | 第39-50页 |
·转速设定点 | 第39-41页 |
·允许设定点OS | 第41-43页 |
·温度裕度 | 第43-45页 |
·允许设定点梯度 | 第45-46页 |
·主蒸汽压力设定点 | 第46-47页 |
·有限压力/初始压力模式切换 | 第47-48页 |
·再热蒸汽压力设定点 | 第48-49页 |
·低压补汽蒸汽压力设定点 | 第49-50页 |
·控制器设计 | 第50-58页 |
·转速/进汽控制器 | 第51-52页 |
·转速控制 | 第52页 |
·进汽控制 | 第52页 |
·频率支持 | 第52页 |
·主蒸汽压力控制器 | 第52-54页 |
·再热蒸汽压力控制器 | 第54页 |
·低压补汽蒸汽压力控制器 | 第54页 |
·高排温度控制器 | 第54-56页 |
·高排压比控制器 | 第56-57页 |
·等焓修正控制器 | 第57-58页 |
·高压叶片压力控制器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联合循环汽轮机保护原理分析 | 第59-69页 |
·汽轮机保护系统概述 | 第59-60页 |
·保护系统平台 | 第60-62页 |
·系统特点 | 第61-62页 |
·CPU | 第62页 |
·故障安全型IO | 第62页 |
·通信 | 第62页 |
·汽轮机超速保护系统 | 第62-63页 |
·保护系统信号监测 | 第62页 |
·转速测量 | 第62-63页 |
·超速保护 | 第63页 |
·电子保护系统 | 第63-67页 |
·主蒸汽、再热蒸汽温度高保护 | 第64-65页 |
·启动阶段 | 第64页 |
·稳态运行 | 第64-65页 |
·设计实现 | 第65页 |
·HP/IP机组余热蒸汽温度低保护 | 第65-66页 |
·HP/IP机组壳体畸变高保护 | 第66-67页 |
·汽轮机跳闸系统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汽轮机应力控制 | 第69-74页 |
·基本任务及功能 | 第69-70页 |
·应力评估器 | 第70-72页 |
·应力计算 | 第70页 |
·应力监视 | 第70页 |
·应力评估器作用 | 第70-71页 |
·可变的温度准则 | 第71-72页 |
·汽机运行模式切换 | 第72页 |
·寿命损耗计算 | 第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联合循环汽轮机控制保护系统的仿真 | 第74-82页 |
·概述 | 第74页 |
·仿真原理 | 第74-75页 |
·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75-80页 |
·仿真结果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