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绩效与绩效评估 | 第9-10页 |
·绩效 | 第9页 |
·绩效评估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DEA 方法的起源、发展及应用范围 | 第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0-1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企业绩效评估的传统方法及其比较 | 第12-15页 |
·企业绩效评估的传统方法 | 第12-14页 |
·财务指标分析法 | 第12页 |
·EVA 分析 | 第12-13页 |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 第13-14页 |
·关键指标测评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 第14页 |
·传统评估方法的启示 | 第14-15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15-16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绩效评估文献研究 | 第16-18页 |
·研究角度多集中为财务角度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多为因子分析法 | 第18页 |
·文献研究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现状 | 第19-22页 |
·旅游上市公司的定义 | 第19-20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现状 | 第20-21页 |
·旅游上市公司规模及经营范围 | 第20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状况 | 第20-21页 |
·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分析 | 第21-22页 |
第4章 评估模型与方法 | 第22-28页 |
·模型的原理 | 第22-24页 |
·样本期间和样本单位的选择 | 第24-25页 |
·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5-26页 |
·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原则 | 第25页 |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的原则 | 第25-26页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的原则 | 第26页 |
·全面性和重要性指标结合的原则 | 第26页 |
·评估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26-28页 |
·投入指标 | 第26-27页 |
·产出指标 | 第27-28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28-44页 |
·样本数据初步分析 | 第28页 |
·样本旅游上市公司基本现状 | 第28页 |
·样本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状况 | 第28页 |
·旅游上市公司的DEA 计算结果 | 第28-34页 |
·技术效率指标情况分析 | 第28-32页 |
·总体分析 | 第29页 |
·旅游上市公司效率分析 | 第29-32页 |
·纯技术效率指标情况分析 | 第32页 |
·规模效率指标情况分析 | 第32-34页 |
·DEA 计算结论 | 第34-37页 |
·高效率公司数目有所增加 | 第34-35页 |
·技术效率呈小幅度上升趋势 | 第35-36页 |
·景区类公司效率高于其他公司 | 第36-37页 |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Malmquist 指数结果 | 第37-42页 |
·计算结果概况 | 第38页 |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 第38-39页 |
·技术效率变动分析 | 第39-41页 |
·技术变动分析 | 第41-42页 |
·Malmquist 分析结论 | 第42-44页 |
·样本期间全要素生产率较前期有所下降 | 第42-43页 |
·制约企业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行业技术 | 第43页 |
·样本期间技术效率变动不显著 | 第43-4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44-48页 |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经营绩效总体较低且参差不齐 | 第44页 |
·技术无效率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过低 | 第44页 |
·对现有技术利用不够 | 第44页 |
·技术退步阻碍其效率提高 | 第44页 |
·三类旅游上市公司绩效变化趋势有所不同 | 第44页 |
·对旅游上市公司改进经营绩效的建议 | 第44-48页 |
·转变发展模式 | 第44-45页 |
·旅游市场合作 | 第45页 |
·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 第45页 |
·综合经营要循序渐进 | 第45-46页 |
·加速企业创新步伐 | 第46-47页 |
·产业适度集中和相对分散并重 | 第47-48页 |
第7章 本文的不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6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