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理论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实证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多单位拍卖理论和模型 | 第18-31页 |
·单物品拍卖的理论和模型 | 第18-20页 |
·单物品拍卖方式 | 第18页 |
·基准模型和等价收入定理 | 第18-19页 |
·基准模型放松假设 | 第19-20页 |
·多单位拍卖的理论和模型 | 第20-31页 |
·多单位拍卖的基本方式 | 第20-21页 |
·单一价格拍卖占优模型 | 第21-23页 |
·歧视性价格拍卖占优模型 | 第23-28页 |
·多单位拍卖模型的扩展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债券拍卖的现状和国际经验 | 第31-38页 |
·债券拍卖的特征 | 第31-32页 |
·我国债券市场现状 | 第32-36页 |
·我国债券市场构成及发行规模 | 第32-35页 |
·我国债券发行方式的演变 | 第35-36页 |
·我国债券拍卖发行方式的发展过程 | 第36页 |
·债券发行方式的国际经验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多单位拍卖方式的实证比较—以我国金融债拍卖为例 | 第38-45页 |
·利用“投标人利润”比较赢者诅咒和合谋效应 | 第38-41页 |
·指标解释和假设检验 | 第38-39页 |
·数据检验 | 第39-41页 |
·检验结果与拍卖方式比较 | 第41页 |
·利用“认购倍数”检验两种拍卖方式中投标人的积极性 | 第41-43页 |
·指标解释和假设检验 | 第41-42页 |
·数据检验即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利用“拍卖人收益”检验拍卖方式对拍卖人收益的影响 | 第43-45页 |
·指标解释和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检验结果与拍卖方式比较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5页 |
·政策建议 | 第45-46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68页 |
附录 A 模型求解过程 | 第49-50页 |
附录 B 歧视性价格拍卖的投标人利润 | 第50-52页 |
附录 C 单一价格拍卖的投标人利润 | 第52-56页 |
附录 D 歧视性价格拍卖的认购倍数 | 第56-58页 |
附录 E 单一价格拍卖的认购倍数 | 第58-62页 |
附录 F 拍卖方收益回归变量表 | 第62-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