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废弃食用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及其脱色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11页
     ·发展生物柴油的意义第8-9页
     ·利用废弃食用油的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第14-15页
   ·废弃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第15-19页
     ·废食用油脂的物化性质第15-17页
     ·原料油脱色预处理第17页
     ·废弃食用油制取物柴油的方法第17-19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废弃食用油脂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试验研究第21-34页
   ·试验试剂第21-22页
   ·试验仪器第22页
   ·废弃食用油脂理化性质分析第22-27页
     ·废弃食用油脂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第22-23页
     ·酸值的测定第23-24页
     ·皂化值的测定第24-25页
     ·碘值的测定第25-26页
     ·平均分子量的计算第26-27页
   ·运用正交法设计废弃食用油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第27-34页
     ·废弃食用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方法的选择第27-28页
     ·废弃食用油脂采用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原理第28-30页
     ·废弃食用油脂运用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正交试验设计第30-34页
第三章 废弃食用油脂脱色工艺研究第34-67页
   ·脱色概述第34-37页
     ·脱色简介第34-35页
     ·影响脱色作用的因素第35-37页
   ·试验仪器与试剂第37页
   ·废弃食用油脂色泽测定的方法第37-38页
     ·色泽测定的方法第37页
     ·最大吸光度的确定第37-38页
   ·废弃食用油脂运用活性凹凸棒土脱色研究第38-47页
     ·活性凹凸棒土正交试验设计第39-40页
     ·活性凹凸棒土各因素脱色效果趋势分析第40-45页
     ·活性凹凸棒土脱色原理分析第45-47页
     ·活性凹凸棒土最佳脱色方案选择第47页
   ·废弃食用油脂运用活性白土的脱色研究第47-53页
     ·活性白土脱色正交试验设计第47-49页
     ·活性白土各因素脱色效果趋势分析第49-52页
     ·活性白土脱色原理分析第52-53页
     ·活性白土最佳脱色方案选择第53页
   ·废弃食用油脂运用活性炭的脱色研究第53-59页
     ·活性炭脱色正交试验设计第54-55页
     ·活性炭各因素脱色效果趋势分析第55-58页
     ·活性炭脱色原理分析第58页
     ·活性炭最佳脱色方案选择第58-59页
   ·废弃食用油脂运用双氧水的脱色研究第59-65页
     ·双氧水脱色正交试验设计第59-60页
     ·双氧水各因素脱色效果趋势分析第60-64页
     ·双氧水脱色原理分析第64页
     ·双氧水最佳脱色方案选择第64-65页
   ·不同脱色剂对油脂酸值影响结果的测定第65-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脱色后废弃食用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第67-71页
   ·脱色后废弃食用油脂超临界制备生物柴油第67-70页
     ·反应温度对脱色后废弃食用油脂进行酯交换和酯化反应的影响第68页
     ·反应时间对脱色后废弃食用油脂进行酯交换和酯化反应的影响第68-69页
     ·反应醇油比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酯交换和酯化反应的影响第69-70页
   ·脱色前后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转化率对比结论第70页
   ·脱色前后制备的生物柴油部分性能指标与国家生物柴油标准对比第70-7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4页
   ·总结第71-73页
     ·对于脱色前的废弃食用油脂进行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第71-72页
     ·对于废弃食用油脂的脱色试验研究第72页
     ·对于脱色后的废弃食用油脂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第72页
     ·论文的不足第72-73页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散恒能量斩波逆变技术研究
下一篇: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抗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