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中保水量的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流域试验(系统)研究 | 第10-11页 |
·流域水文过程的研究 | 第11-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论文中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小流域系统保水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32页 |
·流域系统中水循环体系 | 第18-20页 |
·降水在植被层的再分配 | 第20页 |
·降水在地面的再分配 | 第20页 |
·流域蓄水过程 | 第20-22页 |
·流域系统涵养水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8页 |
·植被的水源涵养性能 | 第22-25页 |
·土壤蓄水量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地形、地貌因子 | 第26-27页 |
·降水因子 | 第27页 |
·不同用地类型 | 第27-28页 |
·人类活动 | 第28页 |
·流域蒸发 | 第28-32页 |
·水面蒸发 | 第29页 |
·土壤蒸发 | 第29-31页 |
·植物散发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保水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2-40页 |
·减法计算模型 | 第32-35页 |
·流域降水量的测得 | 第32-33页 |
·流域出水量的数据取得 | 第33页 |
·流域内蒸散发量的取得 | 第33-35页 |
·加法计算模型 | 第35-39页 |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 第36-37页 |
·林地保水能力的计算 | 第37-38页 |
·旱地保水能力的计算 | 第38-39页 |
·草地、旱地保水能力的计算 | 第39页 |
·水田保水能力的计算 | 第39页 |
·水体保水能力的计算 | 第39页 |
·建筑用地保水能力的计算 | 第39页 |
·两个模型的对比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40-58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40-43页 |
·自然条件 | 第40-41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41-42页 |
·水土流失状况 | 第42-43页 |
·项目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 第43-44页 |
·小流域保水量的计算 | 第44-56页 |
·林地蓄水能力计算 | 第44-52页 |
·旱地蓄水能力计算 | 第52-54页 |
·坡改梯和保土耕作土地的蓄水能力计算 | 第54-55页 |
·荒山荒坡蓄水量计算 | 第55页 |
·水体蓄水能力计算 | 第55页 |
·水田保水能力计算 | 第55-56页 |
·项目区保水总量 | 第56页 |
·项目区保水量结果分析、评价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7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