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我国水资源利用及其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我国水资源情况 | 第10页 |
·我国水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危害 | 第11-12页 |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第11页 |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 | 第11-12页 |
·生物脱氮原理及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 | 第12页 |
·新型生物脱氮理论 | 第12-15页 |
·生物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生物除磷机理 | 第15-16页 |
·生物除磷模型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A/O 工艺系列[34] | 第17-18页 |
·A2/O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 第18页 |
·SBR 工艺系列 | 第18页 |
·环流污水处理工艺 | 第18-24页 |
·环流推流式工艺 | 第24-26页 |
·工艺简介 | 第24页 |
·环流推流式工艺对OCO 工艺的改进 | 第24-26页 |
·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6-28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前期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运行效果试验研究 | 第28-34页 |
·试验装置 | 第28-30页 |
·试验水质与分析方法 | 第30页 |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 | 第30-34页 |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各区对COD 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31-32页 |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各区对TN 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32-33页 |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各区对TP 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33-34页 |
3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 第34-62页 |
·进水COD 对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34-39页 |
·试验安排 | 第34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水力停留时间对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39-45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的选择 | 第45页 |
·污泥龄对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45-53页 |
·试验方法 | 第46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污泥龄的选择 | 第52-53页 |
·DO 浓度与C/N 比对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与分析 | 第53-57页 |
·试验安排 | 第53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环流推流式工艺与其他环流工艺(以氧化沟为例)的对比 | 第57-62页 |
·OCO 工艺与氧化沟的主要特征及其差别 | 第57-58页 |
·脱氮除磷能力的比较 | 第58-59页 |
·各工艺经济指标分析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4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式 | 第62-70页 |
·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式的建立 | 第62-66页 |
·与模式有关的假设与限制 | 第62页 |
·物料平衡方程 | 第62-64页 |
·缺氧反硝化动力学模式 | 第64-65页 |
·好氧硝化动力学模式 | 第65-66页 |
·动力学模式的预测与比较 | 第66-68页 |
·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 | 第66-67页 |
·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结论和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建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B.系统整体运行效果分析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