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论文

中苏论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绪论第13-29页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缘由第13-15页
  (一) 研究背景第13页
  (二) 选题缘由第13-15页
 二、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5-26页
  (一) 中苏论战研究概况第15-18页
  (二) 中国社会主义研究概况第18-25页
  (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社会主义问题研究概况第25-26页
 三、研究方法与选题意义第26-29页
  (一) 研究方法第26页
  (二) 学术价值第26-27页
  (三) 应用价值第27-29页
第一章 中苏论战的由来及过程第29-43页
 一、从世界格局的变动看中苏论战的缘由第29-32页
  (一)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及中苏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第29-31页
  (二) 中苏两国在二十世纪50-60 年代不同的国家利益诉求第31-32页
 二、苏共二十大——中苏两党分歧的缘起第32-35页
  (一)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国际共运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第32-34页
  (二) 对斯大林问题上的争论——中苏两党分歧的起点第34-35页
 三、中苏两党分歧的深入和扩大—“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第35-37页
  (一)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之争第35-36页
  (二) 核武器问题之争第36-37页
 四、中苏两党论战过程概述第37-43页
  (一) 两党分歧的发展,中共对列宁主义若干观点的阐述第37-38页
  (二) 两党分歧的进一步扩大,苏共对中共的反驳第38-40页
  (三) 两党分歧的尖锐化,中苏论战的全面展开第40-41页
  (四) 两党关系的中断,中苏论战的结束第41-43页
第二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认识第43-56页
 一、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第43-48页
  (一) 不宜过多强调和平过渡的可能性第43-44页
  (二) 取得了议会的多数不等于改变了国家机器第44-46页
  (三) 通过议会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第46-48页
 二、关于暴力革命问题第48-51页
  (一)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第48-49页
  (二) 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经过武装斗争才取得革命胜利的第49-50页
  (三) 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必须运用革命暴力才能获得解放第50-51页
 三、关于社会主义的实现问题第51-56页
  (一) 民主的途径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第51-52页
  (二) 在资产阶级宪法的范围内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第52-54页
  (三) 国家干预经济不可能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第54-56页
第三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认识第56-70页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问题第56-60页
  (一) 论战前中共对本国阶级问题的认识第56-57页
  (二) 论战期间中共对本国阶级问题的认识第57-59页
  (三) 论战期间中共关于苏联存在“敌对阶级”的论断第59-60页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第60-65页
  (一) 论战前中共对本国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第60-62页
  (二) 论战期间中共对本国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第62-64页
  (三) 论战期间中共关于苏联存在“阶级斗争”的论断第64-65页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第65-70页
  (一) 对苏共“全民国家”论断的批驳第65-66页
  (二) 对无产阶级历史任务的认识第66-68页
  (三) 对无产阶级专政可以“蜕变为资产阶级专政”问题的论述第68-70页
第四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经济建设问题的认识第70-86页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问题第70-74页
  (一)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种所有制的论断第70-72页
  (二) 关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问题第72-74页
 二、关于“资本主义复辟”的问题第74-81页
  (一) 南斯拉夫的“城市资本主义”问题第74-76页
  (二) 南斯拉夫的“农村资本主义”问题第76-77页
  (三) 南斯拉夫全民所有制经济“蜕变为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第77-79页
  (四) 对中国“资本主义复辟”问题的认识第79-81页
 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问题第81-86页
  (一) 对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第81-83页
  (二) 努力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的客观规律第83-84页
  (三) 努力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第84-86页
第五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执政党建设问题的认识第86-98页
 一、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性质和领导人问题第86-89页
  (一) 对苏共“全民党”论断的批驳第86-88页
  (二)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犯错误问题第88-89页
 二、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内“修正主义”问题第89-92页
  (一) 论战期间对苏共党内出“修正主义”问题的论断第89-91页
  (二) 论战时期中共对本党内出“修正主义”问题的错误认识第91-92页
 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与其他国家执政党关系问题第92-98页
  (一) 各国共产党之间关系原则第92-94页
  (二) 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原则第94-96页
  (三) 反对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第96-98页
第六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两制”问题的认识第98-110页
 一、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问题第98-100页
  (一) 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第98-99页
  (二) 当代世界矛盾集中的地区第99-100页
 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第100-104页
  (一) 帝国主义是战争存在的根源第100-102页
  (二) 防止帝国主义战争要靠各国人民的斗争第102-103页
  (三) 苏美联合不是制止战争的途径第103-104页
 三、关于“和平共处”问题第104-110页
  (一) 苏共的和平共处“总路线”和列宁的和平共处政策的区别第104-106页
  (二) 中国共产党在和平共处问题上的基本政策第106-107页
  (三) 中共在和平共处问题上与苏共的分歧第107-110页
第七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问题认识的历史评价第110-124页
 一、中共对社会主义问题正确认识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第110-114页
  (一)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第110-111页
  (二) 调整国民经济的指导思想第111-113页
  (三) 对列宁主义若干原则的捍卫第113-114页
 二、中共对社会主义问题错误认识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第114-120页
  (一) 产生错误认识的客观原因第114-116页
  (二) 产生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第116-117页
  (三) 错误认识造成的后果第117-120页
 三、中共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第120-124页
  (一)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第120-121页
  (二)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形式第121-122页
  (三) 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第122-124页
结语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1页
后记第131-13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党的信息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