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铁电介质陶瓷材料的闪烧行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2页
1绪论第12-22页
    1.1引言第12页
    1.2陶瓷烧结技术概述第12-14页
    1.3闪烧技术第14-20页
        1.3.1闪烧技术及其特点第14-15页
        1.3.2闪烧装置第15-16页
        1.3.3影响闪烧的因素第16-18页
        1.3.4闪烧的机理第18-20页
    1.5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20-22页
        1.5.1课题的提出第20页
        1.5.2研究内容第20-22页
2实验部分第22-28页
    2.1实验原料第22页
    2.2陶瓷生坯的制备第22页
    2.3闪烧实验装置及测试设备第22-24页
    2.4实验模式第24-25页
    2.5实验方案设计第25页
    2.6实验研究路线第25-26页
    2.7样品表征与性能测试第26-28页
        2.7.1闪烧参数测定第26页
        2.7.2陶瓷密度测定第26-27页
        2.7.3微观形貌分析第27页
        2.7.4介电性能测试第27页
        2.7.5铁电性能测试第27-28页
3BaTiO3的闪烧研究第28-40页
    3.1引言第28页
    3.2电场强度对BaTiO3闪烧的影响第28-31页
    3.3闪烧样品的非均匀性第31-33页
        3.3.1微观形貌分析第31-32页
        3.3.2介电性能分析第32-33页
    3.4Nb2O5掺杂BaTiO3的闪烧研究第33-39页
        3.4.1Nb2O5掺杂对BaTiO3闪烧行为的影响第33-37页
        3.4.2闪烧过程中的发光现象第37-38页
        3.4.3延时对陶瓷致密度的影响第38-39页
    3.5本章小结第39-40页
4Na0.5Bi0.5TiO3和NaNbO3的闪烧研究第40-53页
    4.1引言第40页
    4.2Na0.5Bi0.5TiO3的闪烧研究第40-49页
        4.2.1不同电场强度下Na0.5Bi0.5TiO3的闪烧行为第40-46页
        4.2.2物相结构分析第46页
        4.2.3致密度与微观结构第46-48页
        4.2.4铁电性能分析第48-49页
    4.3La2O3掺杂NaNbO3的闪烧研究第49-52页
        4.3.1电场对孕育时间的影响第49-50页
        4.3.2闪烧过程的三个阶段第50-51页
        4.3.3物相结构与铁电性能分析第51-52页
    4.4本章小结第52-53页
5闪烧行为的机理研究第53-63页
    5.1引言第53页
    5.2电导率的非线性增加机理研究第53-57页
        5.2.1闪烧过程中的预击穿行为第53-55页
        5.2.2Poole-Frenkel模型构建第55-57页
    5.3快速致密化机理研究第57-61页
        5.3.1闪烧中的焦耳加热第57-59页
        5.3.2液态膜模型构建第59-60页
        5.3.3闪烧中的粒子传质第60-61页
    5.4本章小结第61-63页
6结论与展望第63-66页
    6.1结论第63-64页
    6.2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热裂法的双面激光陶瓷加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砂浆及混凝土的疲劳损伤劣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