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绪论 | 第10-26页 |
1.1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24页 |
1.2.1钢纤维/钢微丝复合水泥基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2纳米填料复合水泥基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3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3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3.1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3.2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2碳纳米管与超细钢微丝双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性能 | 第26-70页 |
2.1引言 | 第26页 |
2.2原材料与试件制备 | 第26-30页 |
2.2.1原材料 | 第26-27页 |
2.2.2试件制备 | 第27-29页 |
2.2.3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2.3不同水泥种类的碳纳米管与超细钢微丝双掺RPC的力学性能 | 第30-50页 |
2.3.1抗折强度 | 第30-34页 |
2.3.2折后抗压强度 | 第34-37页 |
2.3.3折压比 | 第37-39页 |
2.3.4弯曲韧性 | 第39-41页 |
2.3.5压缩韧性 | 第41-44页 |
2.3.6弹性模量 | 第44-45页 |
2.3.7理论计算及微观结构分析 | 第45-50页 |
2.4不同水泥种类的碳纳米管与超细钢微丝双掺RPC的电学性能 | 第50-57页 |
2.4.1直流导电性能 | 第50-53页 |
2.4.2交流导电性能 | 第53-57页 |
2.5不同水泥种类的碳纳米管与超细钢微丝双掺RPC的压敏性能 | 第57-67页 |
2.5.1单调循环荷载下的压敏性能 | 第57-62页 |
2.5.2单调压缩荷载下的压敏性能 | 第62-66页 |
2.5.3压敏机理分析 | 第66-67页 |
2.6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3纳米二氧化钛与超细钢微丝双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性能 | 第70-103页 |
3.1引言 | 第70页 |
3.2试件制备与测试 | 第70-71页 |
3.2.1原材料 | 第70页 |
3.2.2试件制备 | 第70-71页 |
3.2.3测试方法 | 第71页 |
3.3不同水泥种类的纳米二氧化钛与超细钢微丝双掺RPC的力学性能 | 第71-87页 |
3.3.1抗折强度 | 第71-74页 |
3.3.2折后抗压强度 | 第74-77页 |
3.3.3折压比 | 第77-78页 |
3.3.4弯曲韧性 | 第78-81页 |
3.3.5压缩韧性 | 第81-83页 |
3.3.6弹性模量 | 第83-85页 |
3.3.7理论计算及微观结构分析 | 第85-87页 |
3.4不同水泥种类的纳米二氧化钛与超细钢微丝双掺RPC的电学性能 | 第87-93页 |
3.4.1直流导电性能 | 第87-89页 |
3.4.2交流导电性能 | 第89-93页 |
3.5不同水泥种类的纳米二氧化钛与超细钢微丝双掺RPC的压敏性能 | 第93-100页 |
3.5.1循环压缩荷载下的压敏性能 | 第93-97页 |
3.5.2单调压缩荷载下的压敏性能 | 第97-100页 |
3.6本章小结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2-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书篇章及申请专利情况 | 第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113-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第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情况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