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耐雷水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计算方法 | 第13-15页 |
·输电线路主要设计的防雷措施及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输电线路雷击放电原理 | 第17-26页 |
·雷电放电物理过程 | 第17-18页 |
·雷电过电压 | 第18-20页 |
·雷电压和雷电流的形成 | 第18-19页 |
·雷电感应过电压 | 第19-20页 |
·直击雷过电压 | 第20页 |
·瓷瓶击穿放电的原理 | 第20-21页 |
·雷电定位系统 | 第21-22页 |
·雷电定位系统应用 | 第22页 |
·雷电定位系统数据 | 第22页 |
·雷电参数 | 第22-25页 |
·雷暴日与雷暴小时 | 第22-23页 |
·地面落雷密度和输电线路落雷密度 | 第23-24页 |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和极性 | 第24-25页 |
·雷电流的波形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 | 第26-36页 |
·算例 | 第26-29页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反击计算中雷击塔顶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 第29-30页 |
·反击计算中工作电压的影响 | 第30页 |
·绕击耐雷水平的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绝缘子串闪络判据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应用ATP-EMTP 程序计算反击耐雷水平 | 第32-33页 |
·应用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绕击耐雷水平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输电线路提高防雷水平的措施 | 第36-49页 |
·耐雷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36-39页 |
·杆塔接地电阻对耐雷水平的影响 | 第36-37页 |
·线路档距对耐雷水平的影响 | 第37页 |
·杆塔高度对耐雷水平的影响 | 第37-38页 |
·导线电压对耐雷水平的影响 | 第38页 |
·杆塔波阻抗对耐雷水平的影响 | 第38-39页 |
·避雷器对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作用 | 第39-40页 |
·输电线路常用的防雷措施 | 第40-48页 |
·合理选择输电线路路径 | 第40页 |
·架设避雷线 | 第40-42页 |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 第42-44页 |
·增设耦合地线 | 第44-45页 |
·提高绝缘等级,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 第45-46页 |
·安装线路型避雷器 | 第46-48页 |
·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惠州地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探讨 | 第49-65页 |
·输电线路概况 | 第49页 |
·惠州输电线路历年雷击跳闸情况分析 | 第49-54页 |
·输电线路既有雷击跳闸次数 | 第49-50页 |
·输电线路跳闸的雷电流幅值分布 | 第50-51页 |
·雷电流幅值及雷击类型分析 | 第51-52页 |
·输电线路反击防雷标准及绕击耐雷水平 | 第52-53页 |
·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 | 第53-54页 |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及防护措施 | 第54-62页 |
·220kV 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水平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 | 第54-56页 |
·220kV 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水平的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 | 第56-62页 |
·惠州电网防雷改造措施及实践 | 第62-64页 |
·改造措施 | 第62-63页 |
·防雷效果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