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焊接冷裂纹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焊接冷裂纹的影响因素 | 第10-11页 |
| ·材料淬硬倾向的影响 | 第10页 |
| ·氢含量的影响 | 第10-11页 |
| ·应力的影响 | 第11页 |
| ·冷裂纹的形成机理与组织敏感性 | 第11-13页 |
| ·位错理论 | 第11-12页 |
| ·氢致延迟理论 | 第12页 |
| ·组织对冷裂纹敏感性 | 第12-13页 |
| ·材料冷裂敏感性评定方法 | 第13-15页 |
| ·碳当量公式 | 第13-14页 |
| ·硬度当量公式 | 第14页 |
| ·焊接性的图表 | 第14-15页 |
| ·冷裂纹控制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感应加热 | 第16-19页 |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 ·趋肤效应 | 第17-18页 |
| ·邻近效应 | 第18页 |
| ·圆环效应 | 第18-19页 |
| ·导磁体的驱流作用 | 第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感应加热设备与材料焊接性分析 | 第21-28页 |
| ·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焊接冷裂纹基本原理 | 第21页 |
| ·感应加热的优势及设备性能 | 第21-23页 |
| ·感应加热的优点 | 第21-22页 |
| ·感应器设计 | 第22-23页 |
| ·感应加热工艺设计步骤 | 第23页 |
| ·材料焊接性分析 | 第23-26页 |
| ·材料的选择 | 第23-24页 |
| ·材料冷裂敏感性分析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模拟 | 第28-40页 |
| ·随焊电磁感应加热工艺参数 | 第28页 |
| ·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模型建立 | 第28-30页 |
| ·材料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28-29页 |
| ·热源模型建立 | 第29-30页 |
| ·温度场测量与模拟 | 第30-39页 |
| ·常规焊温度场测量与模拟 | 第30-32页 |
| ·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测量与模拟 | 第32-33页 |
| ·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模型验证 | 第33-34页 |
| ·不同CPD下温度场分析 | 第34-37页 |
| ·不同感应加热热源的功率的温度场模拟 | 第37-38页 |
| ·大尺寸焊件中的随焊感应加热温度场研究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感应加热控制焊接冷裂纹实验分析 | 第40-54页 |
| ·斜Y坡口实验标准 | 第40-42页 |
| ·试验条件 | 第40页 |
| ·试验步骤 | 第40页 |
| ·裂纹率统计方法 | 第40-42页 |
| ·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焊接冷裂纹的可行性 | 第42-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裂纹率测量 | 第43页 |
| ·表面裂纹率 | 第43-45页 |
| ·感应加热热源与熔池距离(CPD)对实验结果影响 | 第45-52页 |
| ·断口分析 | 第45-46页 |
| ·裂纹率对比 | 第46-47页 |
| ·金相组织分析 | 第47-51页 |
| ·硬度分析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