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重复序列的种类 | 第12-17页 |
·串联重复序列 | 第12-14页 |
·端粒重复序列(Telomeric Repeats) | 第12页 |
·核糖体RNA基因 | 第12-13页 |
·着丝粒串联重复序列家族 | 第13-14页 |
·亚端粒或臂间卫星DNA家族 | 第14页 |
·散布重复序列 | 第14-17页 |
·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 | 第15页 |
·反转录因子(retroelements) | 第15-16页 |
·短散布核因子(SINEs) | 第16页 |
·其它散布重复序列 | 第16-17页 |
·重复序列的功能与应用 | 第17-19页 |
·重复序列的分离和克隆方法 | 第19-21页 |
·超高速离心法 | 第19页 |
·重复序列中单酶切位点的酶酶切基因组法 | 第19-20页 |
·重复序列特异结合免疫蛋白法 | 第20页 |
·BAC或其它文库筛选法 | 第20-21页 |
·棉属中重复序列的研究概况 | 第21-23页 |
·棉属植物基因组简介 | 第21页 |
·棉花重复序列的同步进化 | 第21-23页 |
·18S-26S rDNA的同步进化 | 第22页 |
·5S rDNA的同步进化 | 第22页 |
·基因组的同步进化 | 第22-23页 |
·植物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及其发展 | 第23-26页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 | 第23页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 | 第23-24页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分类 | 第24-25页 |
·荧光原位杂交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菌落原位杂交 | 第26-27页 |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BAC文库 | 第28页 |
·实验所用靶DNA | 第28-29页 |
·试剂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9页 |
·DNA提取 | 第29-31页 |
·Pima-90基因组DNA提取 | 第29-30页 |
·BAC DNA提取 | 第30-31页 |
·菌落原位杂交 | 第31-33页 |
·高密度杂交膜的制备 | 第31-32页 |
·探针的标记 | 第32页 |
·Southern杂交 | 第32-33页 |
·荧光原位杂交 | 第33-35页 |
·体细胞染色体制片 | 第33页 |
·探针的标记 | 第33-34页 |
·原位杂交流程 | 第34-35页 |
·亚克隆 | 第35-37页 |
·BAC DNA部分酶切 | 第35页 |
·目的DNA片段的试剂盒回收 | 第35-36页 |
·回收产物的链接 | 第36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6-37页 |
·重组克隆的分析 | 第37页 |
·克隆的挑取和保存 | 第37页 |
·阳性克隆的序列测定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55页 |
·棉花重复序列的筛选及染色体定位 | 第39-43页 |
·BAC文库的筛选及得到的阳性克隆 | 第39-40页 |
·阳性单克隆的原位杂交 | 第40-42页 |
·将428K20、412A11分别在A、D组棉上进行FISH验证 | 第42-43页 |
·428K20、412A11亚克隆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 第43-53页 |
·SAU3A Ⅰ最佳酶用量的确定和酶切片段的回收 | 第44页 |
·连接与转化 | 第44-45页 |
·亚克隆文库的检测 | 第45页 |
·亚克隆文库的筛选 | 第45-46页 |
·亚克隆的序列分析 | 第46-53页 |
·以重复序列探针为基础海岛棉FISH核型分析 | 第53-5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5-59页 |
·四个阳性单克隆原位杂交结果的初步探讨 | 第55页 |
·428K20与"基因组殖民化"的现象 | 第55-57页 |
·412A11的亚克隆分析 | 第57页 |
·关于实验方法的讨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