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现场调研及工程概况 | 第17-20页 |
2.1 彰武地区风积砂分布及储量调研 | 第17-18页 |
2.2 风积砂现场取样 | 第18页 |
2.3 工程概况 | 第18-20页 |
2.3.1 原路概况 | 第18-19页 |
2.3.2 研究路段 | 第19-20页 |
3 基层原材料性能试验 | 第20-30页 |
3.1 细集料(风积砂)检验 | 第20-26页 |
3.1.1 颗粒分析试验 | 第20-22页 |
3.1.2 液塑限测定试验 | 第22-24页 |
3.1.3 风积砂抗剪强度测定试验 | 第24-25页 |
3.1.4 风积砂的其它指标测定 | 第25-26页 |
3.2 粗集料(碎石)检验 | 第26-28页 |
3.2.1 碎石的筛分试验 | 第26-27页 |
3.2.2 碎石的压碎值试验 | 第27-28页 |
3.2.3 碎石其他指标的测定 | 第28页 |
3.3 结合料(水泥)检验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基层结构材料组合方案配方均匀设计 | 第30-53页 |
4.1 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其级配设计 | 第30-32页 |
4.1.1 水泥稳定风积砂碎石基层的结构类型 | 第30-31页 |
4.1.2 基层集料级配设计 | 第31-32页 |
4.2 配方均匀设计探究基层混合料最佳配合比 | 第32-46页 |
4.2.1 均匀设计简介 | 第32-33页 |
4.2.2 配方均匀设计 | 第33-38页 |
4.2.3 配方均匀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38-45页 |
4.2.4 风积砂基层与河沙基层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 | 第45-46页 |
4.3 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 第46-48页 |
4.3.1 不同配比风积砂基层混合料回弹模量试验 | 第46-48页 |
4.3.2 风积砂基层与河沙基层混合料回弹模量试验 | 第48页 |
4.4 混合料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 | 第48-51页 |
4.4.1 不同配比风积砂基层混合料劈裂强度试验 | 第48-51页 |
4.4.2 风积砂基层与河沙基层混合料劈裂强度试验 | 第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路面结构设计与现场试验路试验 | 第53-68页 |
5.1 路面结构设计 | 第53-55页 |
5.1.1 设计说明 | 第53页 |
5.1.2 设计弯沉计算 | 第53页 |
5.1.3 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 第53-55页 |
5.2 现场试验路试验研究 | 第55-63页 |
5.2.1 试验路工程概况 | 第55-56页 |
5.2.2 挖坑法测定基层厚度 | 第56-57页 |
5.2.3 挖坑灌砂法测定基层压实度 | 第57-59页 |
5.2.4 3m直尺法测定基层平整度 | 第59-61页 |
5.2.5 贝克曼梁测定基层回弹弯沉 | 第61-63页 |
5.3 钻芯取样试验研究 | 第63-67页 |
5.3.1 现场取芯 | 第63-64页 |
5.3.2 抗压强度试验 | 第64-66页 |
5.3.3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FLAC~(3D)分析基层结构动力响应 | 第68-79页 |
6.1 动荷载参数确定及模型的建立 | 第68-71页 |
6.1.1 车型相关参数及荷载形式的确定 | 第68-69页 |
6.1.2 路面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69-71页 |
6.2 基层结构动力响应 | 第71-77页 |
6.2.1 车辆动荷载下的动力响应 | 第71-75页 |
6.2.2 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响应 | 第75-7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结论 | 第79页 |
7.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