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 近红外光谱技术简介 | 第9-19页 |
1.1 近红外光谱技术原理 | 第9-10页 |
1.2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的基本流程 | 第11页 |
1.4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 第11-13页 |
1.5 近红外光谱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6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7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2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拟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1 选题背景 | 第19-20页 |
2.2 拟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NIRS定性分析技术对布洛芬复方片混合过程的终点判定 | 第21-26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2页 |
1.1 仪器 | 第22页 |
1.2 材料 | 第22页 |
2 方法 | 第22-23页 |
2.1 布洛芬-C混合物的混合样品制备 | 第22页 |
2.2 采集近红外光谱 | 第22-23页 |
2.3 结合软件定性分析布洛芬-C混合物的混合终点 | 第2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5页 |
3.1 布洛芬-C粉末混合物近红外光谱图(平均) | 第23-2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NIRS技术建立布洛芬复方片的硬度数学模型 | 第26-33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6-27页 |
1.1 仪器 | 第26-27页 |
1.2 材料 | 第27页 |
2 方法 | 第27-28页 |
2.1 布洛芬复方片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 近红外光谱测定条件 | 第2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3.1 布洛芬复方片硬度近红外光谱图 | 第28-29页 |
3.2 布洛芬复方片近红外光谱预处理 | 第29-3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NIRS技术快速无损检测布洛芬复方片中的主药含量 | 第33-42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4页 |
1.1 仪器 | 第34页 |
1.2 材料 | 第34页 |
2 方法 | 第34-40页 |
2.1 布洛芬复方片的制备 | 第34-35页 |
2.2 光谱采集 | 第35-36页 |
2.3 布洛芬复方片含量参考值测定 | 第36-37页 |
2.4 布洛芬复方片含量建模 | 第37-39页 |
2.5 模型的预测 | 第39-40页 |
2.6 精密度实验 | 第40页 |
2.7 稳定性实验 | 第4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NIRS技术快速无损检测布洛芬复方片中的主药溶出度 | 第42-58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3-44页 |
1.1 仪器 | 第43页 |
1.2 材料 | 第43-44页 |
2 方法 | 第44-50页 |
2.1 布洛芬复方片的制备 | 第44页 |
2.2 近红外光谱测定 | 第44页 |
2.3 溶出度试验 | 第44-47页 |
2.4 HPLC法测定溶出度 | 第47-5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1 布洛芬复方片溶出度模型建立 | 第50-53页 |
3.2 布洛芬复方片溶出度模型的验证 | 第53-5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2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发表论文、图片及试验数据 | 第66-85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
MBSD算法程序源代码 | 第66-67页 |
图片 | 第67-68页 |
附图1 研究用到部分试验仪器 | 第67-68页 |
附图2 布洛芬-主药C混合粉末 | 第68页 |
附图3 布洛芬复方片 | 第68页 |
试验数据 | 第68-85页 |
附表1 硬度原始数据 | 第68-71页 |
附表2 含量模型原始数据 | 第71-73页 |
附图4 布洛芬及主药C的色谱图 | 第73页 |
附表3 溶出度模型原始数据(部分) | 第7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