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社会发展的需求 | 第11-12页 |
1.1.2 课程改革的影响 | 第12页 |
1.1.3 学校发展的路径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个案研究 | 第14-15页 |
1.4.2 文献分析 | 第15页 |
1.4.3 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 | 第15页 |
1.5 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重点 | 第15-16页 |
1.5.1 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1.5.2 课题研究的重点 | 第16页 |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高中语法教学研究 | 第17-21页 |
2.1 语法 | 第17-18页 |
2.2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 第18-19页 |
2.3 高中英语语法的重要性 | 第19-21页 |
2.3.1 认知阶段英语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 第19-20页 |
2.3.2 应用阶段英语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 第20页 |
2.3.3 结束语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学案导学模式研究 | 第21-30页 |
3.1 概念的界定 | 第21-27页 |
3.1.1 学案 | 第21-24页 |
3.1.2 学案导学 | 第24-27页 |
3.2 理论依据 | 第27-30页 |
3.2.1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7-28页 |
3.2.2 建构主义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高中语法教学与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研究 | 第30-34页 |
4.1 国内外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30-31页 |
4.1.1 国外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30页 |
4.1.2 国内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30-31页 |
4.2 国内外对学案导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第31-32页 |
4.2.1 国外对学案导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第31-32页 |
4.2.2 国内对学案导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第32页 |
4.3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五章 高中语法与学案导学相结合的实验数据分析 | 第34-45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34-35页 |
5.1.1 实验目的 | 第34页 |
5.1.2 实验假设 | 第34页 |
5.1.3 实验对象 | 第34页 |
5.1.4 实验工具 | 第34-35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35-36页 |
5.2.1 实验前准备 | 第35页 |
5.2.2 实验的实施 | 第35-36页 |
5.3 调差问卷的研究 | 第36-39页 |
5.3.1 实验前的问卷调查及数据采集 | 第36-38页 |
5.3.2 后期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38-39页 |
5.4 教师与学生的访谈分析 | 第39-42页 |
5.4.1 实验前访谈 | 第39-41页 |
5.4.2 实验后访谈 | 第41-42页 |
5.5 试卷分析 | 第42-45页 |
5.5.1 语法测试数据分析 | 第43页 |
5.5.2 模拟试卷数据分析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53页 |
6.1 学案导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6.1.1 学校制度缺失,管理缺位 | 第45-47页 |
6.1.2 教师观念落后,能力不足 | 第47页 |
6.1.3 学生适应性差,负担繁重 | 第47-48页 |
6.1.4 照搬照抄过渡借鉴 | 第48页 |
6.1.5 教学环节不够严谨 | 第48页 |
6.1.6 课堂形式单一死板 | 第48-49页 |
6.2 完善学案导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用的对策研究 | 第49-53页 |
6.2.1 学校层面的对策 | 第49-50页 |
6.2.2 教师层面的对策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