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1.1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现状 | 第10页 |
1.2 低渗透油气层概述及形成原因 | 第10-11页 |
1.3 我国采油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1页 |
1.4 水力压裂 | 第11页 |
1.5 压裂液返排的影响因素 | 第11-16页 |
1.5.1 储层岩石润湿性 | 第12-14页 |
1.5.2 水锁伤害及其解除 | 第14-16页 |
1.6 微乳助排剂 | 第16-18页 |
1.6.1 微乳液概念及分类 | 第16页 |
1.6.2 微乳液特点 | 第16页 |
1.6.3 微乳助排剂用表面活性剂 | 第16-18页 |
1.6.4 助剂 | 第18页 |
1.7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8-19页 |
1.8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实验模板筛选 | 第20-24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页 |
2.1.1 原料与试剂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2.1 云母片与岩芯润湿性测定 | 第20-21页 |
2.2.2 云母片与岩芯粉zeta电位测定 | 第21页 |
2.2.3 空白云母表面形态的测定 | 第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3页 |
2.3.1 云母片与岩芯表面的接触角测定结果 | 第21-22页 |
2.3.2 云母片与岩芯的zeta电位 | 第22页 |
2.3.3 空白云母表面形貌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单一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表征 | 第24-49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3.1.1 原料与试剂 | 第24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页 |
3.2.1 表面活性剂改善云母表面润湿性的测定 | 第25页 |
3.2.2 表面活性剂作用后的云母zeta电位测定 | 第25页 |
3.2.3 AFM的测定 | 第25页 |
3.2.4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25页 |
3.2.5 界面张力的测定 | 第2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5-48页 |
3.3.1 S1对云母片的影响 | 第25-29页 |
3.3.2 S2对云母片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3 S3在云母表面的吸附形貌 | 第31-33页 |
3.3.4 S4对云母片表面的影响 | 第33-37页 |
3.3.5 非S4两性表面活性剂对云母表面的影响 | 第3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S4系列微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49-60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9-50页 |
4.1.1 原料与试剂 | 第49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9-5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4.2.1 微乳液制备 | 第50页 |
4.2.2 微乳液粒径测定 | 第50页 |
4.2.3 微乳液改善云母表面润湿性的测定 | 第50页 |
4.2.4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50页 |
4.2.5 界面张力的测定 | 第50页 |
4.2.6 微乳液返排提高率的测定 | 第50-51页 |
4.2.7 微乳液稳定性的测定 | 第51-52页 |
4.2.8 微乳液表、界面张力及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 第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4.3.1 微乳液粒径 | 第52-53页 |
4.3.2 微乳液对云母润湿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3 微乳液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54页 |
4.3.4 微乳液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5 微乳液返排提高率测定结果 | 第55页 |
4.3.6 微乳液的稳定性 | 第55-56页 |
4.3.7 微乳液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新型微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60-66页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0-61页 |
5.1.1 原料与试剂 | 第60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5.2.1 微乳剂制备 | 第61页 |
5.2.2 微乳液粒径测定 | 第61页 |
5.2.3 微乳液对云母表面润湿性的测定 | 第61页 |
5.2.4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61页 |
5.2.5 界面张力的测定 | 第61页 |
5.2.6 微乳液返排提高率测定 | 第6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5页 |
5.3.1 微乳液粒径 | 第61-62页 |
5.3.2 微乳液对云母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3 微乳液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63页 |
5.3.4 微乳液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5 微乳液返排提高率测定结果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7页 |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67-68页 |
7 展望 | 第68-69页 |
8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10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