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烧结矿软熔行为机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及现状 | 第9-10页 |
1.2 钒钛烧结矿特点及分布 | 第10-13页 |
1.2.1 钒钛烧结矿特点 | 第10-11页 |
1.2.2 钒钛烧结矿分布 | 第11-12页 |
1.2.3 钒钛烧结矿冶金性能 | 第12-13页 |
1.3 高炉解剖研究 | 第13-15页 |
1.4 球团矿与钒钛球团矿软熔行为机理比较 | 第15-17页 |
1.4.1 普通球团矿软熔行为机理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钒钛球团矿软熔行为机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烧结矿与钒钛烧结矿软熔行为机理比较 | 第17-21页 |
1.5.1 普通烧结矿软熔行为机理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2 钒钛烧结矿软熔行为机理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原料与实验方案 | 第21-25页 |
2.1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2.4 实验原料 | 第22-23页 |
2.5 实验研究方法及设备 | 第23-25页 |
2.5.1 低温还原粉化性能 | 第23页 |
2.5.2 还原性能 | 第23页 |
2.5.3 荷重还原软化熔融滴落性能 | 第23-24页 |
2.5.4 微观结构变化研究 | 第24-25页 |
第3章 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冶金性能对比 | 第25-45页 |
3.1 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化学成分 | 第25-26页 |
3.2 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对比 | 第26-31页 |
3.2.1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3.2.2 普通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机理 | 第28-29页 |
3.2.3 钒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机理 | 第29-31页 |
3.3 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还原性能对比 | 第31-33页 |
3.3.1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3.3.2 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还原性对比 | 第32-33页 |
3.4 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软熔性能对比研究 | 第33-44页 |
3.4.1 实验设备 | 第34-35页 |
3.4.2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3.4.3 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软熔性能机理 | 第38-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钒钛烧结矿还原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研究 | 第45-63页 |
4.1 钒钛烧结矿微观结构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45-48页 |
4.1.1 实验设备 | 第45-47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62页 |
4.2.1 还原度与金属化率 | 第48-50页 |
4.2.2 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原始矿对比 | 第50-53页 |
4.2.3 钒钛烧结矿内部微观结构分析 | 第53-59页 |
4.2.4 钒钛烧结矿软熔机理分析 | 第59-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导师简介 | 第71页 |
企业导师简介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