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硒元素的理化性质及存在形式 | 第11页 |
1.2 硒的免疫功能 | 第11-13页 |
1.2.1 硒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硒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硒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第13页 |
1.3 树突状细胞概述 | 第13-17页 |
1.3.1 树突状细胞特点 | 第13-14页 |
1.3.2 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 | 第14-15页 |
1.3.3 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的作用 | 第15-16页 |
1.3.4 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特点 | 第16-17页 |
1.4 微量元素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 第17页 |
1.5 试验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8-19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2.2 缺硒鸡模型的建立 | 第19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9-27页 |
2.3.1 鸡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提取 | 第19-20页 |
2.3.2 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 | 第20页 |
2.3.3 优化培养模型构建 | 第20页 |
2.3.4 倒置显微镜的形态学观察 | 第20-21页 |
2.3.5 超微结构观察 | 第21页 |
2.3.6 树突状细胞表型检测 | 第21-22页 |
2.3.7 混合异体淋巴细胞试验 | 第22-23页 |
2.3.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相关指标mRNA表达情况 | 第23-26页 |
2.3.9 ELISA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情况 | 第26-27页 |
2.4 试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0页 |
3.1 鸡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3.1.1 不同时间点树突细胞形态学变化 | 第28页 |
3.1.2 不同时间点树突细胞表面标志变化 | 第28-29页 |
3.2 硒缺乏树突状细胞形态学比较观察 | 第29-30页 |
3.3 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第30-31页 |
3.4 树突状细胞纯度鉴定 | 第31-32页 |
3.5 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检测 | 第32-33页 |
3.6 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平均荧光强度检测 | 第33-35页 |
3.7 树突状细胞促T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 | 第35页 |
3.8 树突状细胞硒蛋白mRNA表达情况检测 | 第35-37页 |
3.9 硒蛋白主成分分析 | 第37-39页 |
3.10 树突状细胞Th1/Th2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 | 第39页 |
3.11 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4页 |
4.1 鸡外周血源树突状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 | 第40页 |
4.2 树突状细胞的鉴定 | 第40-41页 |
4.3 硒缺乏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 硒缺乏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 第42页 |
4.5 硒缺乏对树突状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