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脂肪胺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1章 绪论第15-31页
    1.1 引言第15-17页
    1.2 相变储能材料第17-19页
        1.2.1 相变储能材料的简介第17页
        1.2.2 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第17-19页
        1.2.3 相变储能材料的选取第19页
    1.3 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第19-26页
        1.3.1 微胶囊类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第20-21页
        1.3.2 多孔基吸附类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第21-26页
        1.3.3 高分子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第26页
    1.4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领域第26-28页
    1.5 研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性第28-31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9页
        1.5.3 主要创新性第29-31页
第2章 脂肪胺相变储能材料性能研究第31-39页
    2.1 前言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3页
        2.2.1 实验药品试剂第32-33页
        2.2.2 实验仪器设备第33页
    2.3 实验步骤第33页
        2.3.1 脂肪胺相变储能材料冷热循环实验第33页
        2.3.2 脂肪胺相变储能材料冷热循环稳定性实验第33页
    2.4 脂肪胺相变储能材料的储热性能表征第33-34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34-38页
        2.5.1 脂肪胺相变储能材料的储热性能第34-37页
        2.5.2 脂肪胺相变储能材料的冷热循环稳定性第37-38页
    2.6 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脂肪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39-57页
    3.1 前言第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0页
        3.2.1 实验药品试剂第39-40页
        3.2.2 实验仪器设备第40页
    3.3 实验步骤第40-41页
        3.3.1 聚对苯乙烯磺酸钠多孔材料的制备第40页
        3.3.2 聚对苯乙烯磺酸钠多孔材料的酸化第40页
        3.3.3 十八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第40-41页
        3.3.4 十八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冷热循环实验第41页
    3.4 十八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表征第41-43页
        3.4.1 形貌表征第41页
        3.4.2 比表面积及孔性质表征第41页
        3.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1-42页
        3.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42页
        3.4.5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第42页
        3.4.6 X射线电子衍射第42页
        3.4.7 热稳定性表征第42页
        3.4.8 储热性能表征第42页
        3.4.9 导热性能表征第42-43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43-56页
        3.5.1 十八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合成路线第43页
        3.5.2 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及材料性质分析第43-45页
        3.5.3 十八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形貌特征第45页
        3.5.4 十八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第45-49页
        3.5.5 十八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物相分析第49-50页
        3.5.6 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多孔材料对脂肪胺的吸附性能第50-52页
        3.5.7 十八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热稳定性第52-53页
        3.5.8 十八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储热性能第53-55页
        3.5.9 十八胺/聚对苯乙烯磺酸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性能第55-56页
    3.6 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脂肪胺/高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57-76页
    4.1 前言第57-58页
    4.2 实验材料第58-59页
        4.2.1 实验药品试剂第58页
        4.2.2 实验仪器设备第58-59页
    4.3 实验步骤第59页
        4.3.1 高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第59页
        4.3.2 脂肪胺/高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第59页
    4.4 脂肪胺/高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表征第59-61页
        4.4.1 形貌表征第59-60页
        4.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60页
        4.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60页
        4.4.4 拉曼分析第60页
        4.4.5 X-射线电子衍射分析第60页
        4.4.6 热稳定性表征第60页
        4.4.7 储热性能表征第60-61页
        4.4.8 导热性能表征第61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61-75页
        4.5.1 脂肪胺/高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合成机理第61页
        4.5.2 多壁碳纳米管及其复合脂肪胺相变储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第61-66页
        4.5.3 多壁碳纳米管及其复合脂肪胺相变储能材料的形貌特征第66-68页
        4.5.4 脂肪胺/高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物相分析第68-69页
        4.5.5 脂肪胺/高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热稳定性第69-71页
        4.5.6 脂肪胺/高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储热性能第71-73页
        4.5.7 脂肪胺/高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性能第73-75页
    4.6 小结第75-76页
第5章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76-91页
    5.1 前言第76页
    5.2 实验材料第76-77页
        5.2.1 实验药品试剂第76-77页
        5.2.2 实验仪器设备第77页
    5.3 实验步骤第77-78页
        5.3.1 三维石墨烯海绵的制备第77页
        5.3.2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第77-78页
        5.3.3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冷热循环实验第78页
    5.4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表征第78-79页
        5.4.1 形貌表征第78页
        5.4.2 比表面积及孔性质表征第78页
        5.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78页
        5.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78-79页
        5.4.5 拉曼分析第79页
        5.4.6 X射线电子衍射分析第79页
        5.4.7 热稳定性表征第79页
        5.4.8 储热性能表征第79页
        5.4.9 导热性能表征第79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79-90页
        5.5.1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合成工艺第79-80页
        5.5.2 三维石墨烯海绵的性能表征分析第80-83页
        5.5.3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形貌特征第83-84页
        5.5.4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第84页
        5.5.5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物相分析第84-85页
        5.5.6 三维石墨烯海绵对脂肪胺的吸附性能第85-86页
        5.5.7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热稳定性第86-88页
        5.5.8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储热性能第88-90页
        5.5.9 脂肪胺/三维石墨烯海绵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性能第90页
    5.6 小结第90-91页
结论与展望第91-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6-107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中国专利目录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增强热界面复合材料在大功率LED封装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视觉的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