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思想史论文--世界论文--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论文--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论文

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的经济哲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3页
第一章 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第13-25页
    1.1 时代背景第13-15页
        1.1.1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13-14页
        1.1.2 劳动关系的根本性变化第14-15页
    1.2 思想来源第15-17页
        1.2.1 威廉˙配第的雇佣劳动思想第15-16页
        1.2.2 亚当˙斯密的雇佣劳动思想第16页
        1.2.3 大卫˙李嘉图的雇佣劳动思想第16-17页
    1.3 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的内容第17-25页
        1.3.1 雇佣劳动的定义第17-18页
        1.3.2 雇佣劳动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第18-19页
        1.3.3 雇佣劳动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第19-20页
        1.3.4 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第20-22页
        1.3.5 雇佣劳动的过程第22-23页
        1.3.6 对雇佣劳动终结的预想第23-25页
第二章 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中的经济哲学第25-36页
    2.1 人学前提第25-28页
        2.1.1 人对人的本质的占有第25-26页
        2.1.2 人对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的占有第26-27页
        2.1.3 人对人的产品的感性的占有第27-28页
    2.2 哲学分析框架:主、客体关系第28-31页
        2.2.1 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第28-29页
        2.2.2 劳动者与劳动资料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第29-30页
        2.2.3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第30-31页
    2.3 哲学本质是劳动异化第31-36页
        2.3.1 雇佣劳动者在劳动对象面前的异化第32页
        2.3.2 雇佣劳动者在劳动资料面前的异化第32-33页
        2.3.3 雇佣劳动者在劳动能力面前的异化第33-34页
        2.3.4 雇佣劳动者在劳动产品面前的异化第34-35页
        2.3.5 雇佣劳动者在劳动活动中的异化第35-36页
第三章 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中经济哲学的意义第36-40页
    3.1 提供确立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依据第36页
    3.2 开创研究唯物史观的新视角第36-37页
    3.3 有利于构建新型雇佣劳动关系第37-38页
    3.4 有利于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第38-40页
结语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一带一路”O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