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内外重大基础设施PPP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外PPP监管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3.3 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PPP模式及其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2.1 PPP模式 | 第17-21页 |
2.1.1 PPP模式的概述 | 第17-19页 |
2.1.2 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 第19-21页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3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2.2.2 PPP模式下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重大基础设施PPP监管机构组织体系 | 第24-38页 |
3.1 PPP项目主要参与方作用分析关系 | 第24-25页 |
3.1.1 政府作用分析 | 第24页 |
3.1.2 市场作用分析 | 第24-25页 |
3.2 新形势下国内PPP监管的发展 | 第25-29页 |
3.2.1 国内PPP监管现状及政策概述 | 第25-27页 |
3.2.2 国内PPP监管不足 | 第27-29页 |
3.3 重构监管机构体系 | 第29-34页 |
3.3.1 设立监管机构的基本原则 | 第29-30页 |
3.3.2 政府监管机构思路设计 | 第30-31页 |
3.3.3 监管机构职权设置 | 第31-34页 |
3.4 重大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组织协同机制 | 第34-37页 |
3.4.1 PPP监管机构与其它行政机构协同机制 | 第34-35页 |
3.4.2 PPP监管机构与社会公众协同机制 | 第35-36页 |
3.4.3 PPP项目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协同机制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重大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机构的监管体系设计 | 第38-54页 |
4.1 基于项目“总监”理念下的项目监管体系设计 | 第38-44页 |
4.1.1 政府实施机构的项目管理定位和监管依据 | 第38-39页 |
4.1.2 政府实施机构监管的“项目总监”理念 | 第39页 |
4.1.3 政府实施机构可能存在的管理模式阐述及特点分析 | 第39-43页 |
4.1.4 政府实施机构监管原则和监管内容 | 第43-44页 |
4.2 基于政府实施机构角度的“双层”项目监管目标管理体系 | 第44-49页 |
4.2.1 项目实施目标监管体系框架的搭建 | 第45-46页 |
4.2.2 “双层”监管实施机构目标管理层级关系 | 第46-48页 |
4.2.3 监管目标管理实施流程框架和责权风险边界划分 | 第48-49页 |
4.3 基于混合策略的PPP项目监管博弈模型 | 第49-53页 |
4.3.1 基本假设 | 第50页 |
4.3.2 模型建立和推导 | 第50-52页 |
4.3.3 分析与结论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某大型跨海交通工程PPP项目案例分析 | 第54-66页 |
5.1 项目实施背景 | 第54-55页 |
5.2 实施机构监管工作实施 | 第55-60页 |
5.2.1 实施机构职能定位 | 第55-56页 |
5.2.2 实施机构组织架构与职能分析 | 第56-57页 |
5.2.3 实施机构各项管理职能分配 | 第57-59页 |
5.2.4 实施机构监管的关键节点和重大问题界定 | 第59-60页 |
5.3 合同管理体系—监管目标流程图与责权风险划分具体实施 | 第60-65页 |
5.3.1 合同管理实施流程 | 第60-63页 |
5.3.2 实施机构的合同管理责权风险划分 | 第63-64页 |
5.3.3 项目公司的合同管理责权风险划分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