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基本理论 | 第13-23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2.1.1 双语者 | 第13-14页 |
2.1.2 句法表征 | 第14页 |
2.1.3 句法启动 | 第14-15页 |
2.1.4 跨语言句法启动 | 第15页 |
2.1.5 把字句和被字句 | 第15-16页 |
2.1.6 工作记忆 | 第16-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3 基本理论 | 第19-23页 |
2.3.1 句法启动的实验范式 | 第19-21页 |
2.3.2 双语跨语言句法启动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3-28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4 研究材料 | 第24-25页 |
3.5 筛选数据标准 | 第25页 |
3.6 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第四章 藏族大学生语言内和语言间句法启动实验 | 第28-46页 |
4.1 实验一:藏汉双语者汉汉句法启动的实验研究 | 第28-32页 |
4.1.1 实验设计 | 第28页 |
4.1.2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4.1.3 实验程序 | 第28-29页 |
4.1.4 实验结果 | 第29-32页 |
4.2 实验二:藏汉双语者藏藏句法启动的实验研究 | 第32-36页 |
4.2.1 实验设计 | 第32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4.2.3 实验程序 | 第32-33页 |
4.2.4 实验结果 | 第33-36页 |
4.3 实验三:藏汉双语者藏汉句法启动的实验研究 | 第36-40页 |
4.3.1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4.3.2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4.3.3 实验程序 | 第36-37页 |
4.3.4 实验结果 | 第37-40页 |
4.4 实验四:藏汉双语者汉藏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实验研究 | 第40-44页 |
4.4.1 实验设计 | 第40页 |
4.4.2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4.3 实验程序 | 第40-41页 |
4.4.4 实验结果 | 第41-44页 |
4.5 各阶段实验结果的相关 | 第44-46页 |
4.5.1 藏族大学生藏汉语言内和语言间句法启动发生率相关 | 第44页 |
4.5.2 藏族大学生藏汉语言内和语言间句法启动因子相关 | 第44-46页 |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 第46-51页 |
5.1 语言内及跨语言句法启动启动力的大小关系 | 第46-48页 |
5.2 被试回忆能力对藏汉双语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 | 第48页 |
5.3 被试性别对藏汉双语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5.4 双语教学模式对藏汉双语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七章 教学启示和未来研究 | 第52-54页 |
7.1 教学启示 | 第52-53页 |
7.2 未来研究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77页 |
附录一 汉语句子常用性评定问卷 | 第60-66页 |
附录二 藏语句子常用性评定问卷 | 第66-73页 |
附录三 汉语间相互启动实验材料 | 第73-74页 |
附录四 藏语间相互启动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附录五 藏语启动汉语句法启动实验材料 | 第75-76页 |
附录六 汉语启动藏语句法启动实验材料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