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反应—扩散对锂电池枝晶抑制作用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引言第19-49页
    1.1 锂电池及其面临的难题第19-27页
        1.1.1 锂电池发展历程第20-22页
        1.1.2 锂电池负极材料第22-26页
        1.1.3 锂金属负极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2 锂枝晶危害及形成诱因第27-30页
        1.2.1 锂枝晶危害第27-28页
        1.2.2 锂枝晶形成诱因第28-30页
    1.3 锂枝晶抑制策略剖析第30-42页
        1.3.1 电解液添加剂的引入第30-32页
        1.3.2 高浓度锂电解液的使用第32-33页
        1.3.3 固体电解质层的构筑第33-37页
        1.3.4 功能化负极的采用第37-40页
        1.3.5 隔膜的改性处理第40页
        1.3.6 全固态电解质的采用第40-41页
        1.3.7 充电方式的选用第41-42页
    1.4 组内前期工作第42-46页
    1.5 本文选题依据第46-49页
第2章 无外场下锂枝晶生长影响因素探究第49-85页
    2.1 引言第49-50页
    2.2 实验部分第50-55页
        2.2.1 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第50-51页
        2.2.2 正负极材料的制备第51-52页
        2.2.3 电池性能测试第52页
        2.2.4 无外场下锂离子传质数据的量化方法第52-54页
        2.2.5 样品表征方法第54页
        2.2.6 无外场下负极处沉积锂形貌演变的模拟第54-55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83页
        2.3.1 负极集流体的选取第55-60页
        2.3.2 无外场下锂离子传质数据的量化计算第60-62页
        2.3.3 临界电流密度的计算第62-63页
        2.3.4 反应速率对沉积锂形貌的影响第63-68页
        2.3.5 反应时间对锂枝晶形貌的影响第68-73页
        2.3.6 无外场下电池循环性能及锂枝晶形貌的演变第73-78页
        2.3.7 无外场下锂枝晶形貌和枝晶尖端浓度梯度的模拟第78-80页
        2.3.8 电池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对使用寿命的影响第80-83页
    2.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3章 外加电场对锂枝晶抑制作用研究第85-125页
    3.1 引言第85-87页
    3.2 实验部分第87-90页
        3.2.1 实验试剂及耗材第87-88页
        3.2.2 正负极材料的制备第88页
        3.2.3 外加电场下的电池性能测试第88页
        3.2.4 外加电场下锂离子传质数据的量化方法第88-89页
        3.2.5 样品表征方法第89页
        3.2.6 外加电场下电池负极处沉积锂的COMSOL模拟第89-90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0-122页
        3.3.1 外加交流电场下抑制锂枝晶机制解释第90-91页
        3.3.2 外加交流电场下强化传质数据的量化计算第91-97页
        3.3.3 外加交流电场下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及抑制锂枝晶效果第97-110页
        3.3.4 外加直流电场下锂离子传质数据的量化第110-113页
        3.3.5 外加直流电场下负极处COMSOL模拟第113-115页
        3.3.6 外加直流电场下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及抑制锂枝晶效果第115-117页
        3.3.7 外加直流和交流电场同用对电池循环性能和沉积锂形貌的影响第117-122页
    3.4 本章小结第122-125页
第4章 外加磁场对锂枝晶抑制作用研究第125-157页
    4.1 引言第125-126页
    4.2 实验部分第126-129页
        4.2.1 实验试剂及耗材第126-127页
        4.2.2 正负极材料的制备第127页
        4.2.3 外加磁场下的电池性能测试第127-128页
        4.2.4 外加磁场下的锂离子扩散速率与锂离子转移数的计算第128页
        4.2.5 样品表征方法第128-129页
        4.2.6 外加磁场下电池负极处沉积锂形貌演变的模拟第129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9-153页
        4.3.1 外加磁场抑制锂枝晶生成的机制解释第129-130页
        4.3.2 外加磁场强度的测量第130-131页
        4.3.3 外加磁场强化锂离子传质数据的量化计算第131-135页
        4.3.4 电池单循环过程中外加磁场对沉积锂形貌的影响第135-141页
        4.3.5 高电流密度充放电条件下电池循环性能及锂枝晶形貌的抑制第141-152页
        4.3.6 外加磁场下电池负极的COMSOL模拟第152-153页
    4.4 本章小结第153-15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57-161页
    5.1 结论第157-159页
    5.2 展望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5页
致谢第175-17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电子传输层的制备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下一篇:多酸基铜有机框架晶体材料的调控制备及其超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