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半翅目害虫论文

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与遗传结构及其寄生蜂的地理分布格局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4页
    1.1 扶桑绵粉蚧的概述第14-17页
        1.1.1 扶桑绵粉蚧的扩散和分布第14页
        1.1.2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第14-15页
        1.1.3 扶桑绵粉蚧的寄主和为害第15-16页
        1.1.4 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第16-17页
    1.2 入侵遗传学研究第17-22页
        1.2.1 种群遗传学特征与生物入侵第17-18页
        1.2.2 入侵生物的遗传变异第18-20页
        1.2.3 种群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第20-21页
        1.2.4 扶桑绵粉蚧的入侵遗传学研究第21-22页
    1.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硏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2-24页
        1.3.1 立题依据第22页
        1.3.2 硏究内容第22-23页
        1.3.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中国扶桑绵粉蚧的入侵格局研究第24-3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2.1.1 田间调查与样本采集第24-25页
        2.1.2 分子鉴定第25页
        2.1.3 历史扩散动态第25页
        2.1.4 与园林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协同关系第25-2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6-35页
        2.2.1 扶桑绵粉蚧的入侵情况第26页
        2.2.2 扶桑绵粉蚧入侵山东省第26-29页
        2.2.3 历史扩散动态第29-30页
        2.2.4 与园林产业的协同关系第30-32页
        2.2.5 与交通运输业的协同关系第32-33页
        2.2.6 同域发生的其他粉蚧种类第33-35页
    2.3 讨论第35-37页
第三章 基于扶桑绵粉蚧地理分布格局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第37-6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43页
        3.1.1 标本采集第37-41页
        3.1.2 DNA的提取、COI基因的扩增和测序第41页
        3.1.3 微卫星位点的扩增及检测第41-42页
        3.1.4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2页
        3.1.5 种群遗传分化及分子方差分析第42-43页
        3.1.6 种群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第4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3-61页
        3.2.1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中性检验及种群历史动态第43-46页
        3.2.2 基于微卫星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6-49页
        3.2.3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第49-51页
        3.2.4 基于微卫星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第51-54页
        3.2.5 分子方差分析第54-55页
        3.2.6 线粒体基因的单倍型分析第55-58页
        3.2.7 基于微卫星的系统发育分析及种群遗传结构第58-61页
    3.3 讨论第61-63页
第四章 基于扶桑绵粉蚧寄主分布格局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第63-7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3-65页
        4.1.1 标本采集第63-64页
        4.1.2 DNA的提取、COI基因的扩增和测序第64-65页
        4.1.3 微卫星位点的扩增及检测第65页
        4.1.4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5页
        4.1.5 种群遗传分化及分子方差分析第65页
        4.1.6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6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5-75页
        4.2.1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5页
        4.2.2 基于微卫星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5-68页
        4.2.3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第68-70页
        4.2.4 基于微卫星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第70-72页
        4.2.5 分子方差分析第72-73页
        4.2.6 基于微卫星的系统发育分析及种群遗传结构第73-75页
    4.3 讨论第75-77页
第五章 扶桑绵粉蚧寄生蜂的地理分布格局研究第77-9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7-78页
        5.1.1 扶桑绵粉蚧和寄生蜂的发生情况第77-78页
        5.1.2 寄生蜂的分子鉴定第78页
        5.1.3 寄生蜂的分布格局第78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8-88页
        5.2.1 扶桑绵粉蚧及其寄生蜂整体发生情况第78-83页
        5.2.2 寄生蜂的分子鉴定第83-85页
        5.2.3 寄生蜂的种类构成及地理分布格局第85-87页
        5.2.4 寄主植物类群对寄生蜂分布格局的影响第87-88页
    5.3 讨论第88-9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6.1 结论第91页
    6.2 创新点第91页
    6.3 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作者简历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肥添加对菜地N2O排放和同位素特征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
下一篇:高温胁迫下莲草直胸跳甲的代谢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