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2.1 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11-12页 |
1.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12-15页 |
1.2.3 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15-16页 |
1.2.4 盈余管理的后果 | 第16-17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页 |
2.1.3 契约理论 | 第22-23页 |
2.1.4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3-24页 |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2.2.1 盈余管理的内涵 | 第24页 |
2.2.2 盈余管理的度量 | 第24-25页 |
2.2.3 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机会主义动机视角下的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 第28-33页 |
3.1 机会主义动机视角下的盈余管理概念 | 第28页 |
3.2 机会主义动机视角下的盈余管理手段 | 第28-30页 |
3.2.1 资本市场动机视角下的盈余管理 | 第28-29页 |
3.2.2 契约动机视角下的盈余管理 | 第29-30页 |
3.2.3 经营动机视角下的盈余管理 | 第30页 |
3.3 机会主义动机视角下的盈余管理后果 | 第30-31页 |
3.4 机会主义动机视角下的盈余管理抑制方法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案例概况 | 第33-47页 |
4.1 行业PEST分析 | 第33-36页 |
4.1.1 政治环境 | 第33-34页 |
4.1.2 经济环境 | 第34页 |
4.1.3 社会环境 | 第34-35页 |
4.1.4 技术环境 | 第35-36页 |
4.2 雏鹰农牧概况 | 第36-41页 |
4.2.1 历史沿革 | 第36页 |
4.2.2 公司治理结构 | 第36-38页 |
4.2.3 经营板块 | 第38-41页 |
4.3 雏鹰农牧财务状况分析 | 第41-45页 |
4.3.1 近五年主要财务数据分析 | 第41页 |
4.3.2 财务能力分析 | 第41-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雏鹰农牧盈余管理分析 | 第47-64页 |
5.1 雏鹰农牧的盈余管理度量 | 第47-48页 |
5.2 雏鹰农牧的机会主义动机 | 第48-51页 |
5.2.1 扭亏保牌动机 | 第48-49页 |
5.2.2 融资动机 | 第49-50页 |
5.2.3 债务契约动机 | 第50-51页 |
5.3 雏鹰农牧的盈余管理手段 | 第51-59页 |
5.3.1 利用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 第51-53页 |
5.3.2 利用商誉减值准备 | 第53-54页 |
5.3.3 利用虚拟资产 | 第54-55页 |
5.3.4 持有待售资产的计提和转回 | 第55-56页 |
5.3.5 利用关联交易 | 第56页 |
5.3.6 处置非流动资产 | 第56-59页 |
5.4 雏鹰农牧能够实施机会机会主义动机下盈余管理的原因 | 第59-61页 |
5.4.1 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灵活度 | 第59-60页 |
5.4.2 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 | 第60页 |
5.4.3 第三方审计不够尽职 | 第60-61页 |
5.4.4 外部监管缺乏力度 | 第61页 |
5.5 雏鹰农牧盈余管理的后果 | 第61-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4-67页 |
6.2.1 对于上市公司 | 第65-66页 |
6.2.2 对于第三方审计 | 第66页 |
6.2.3 对于监管部门 | 第66-67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67页 |
6.4 未来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