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6-18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6-8页 |
二、相关文献研究 | 第8-16页 |
(一) 有关“云南土司制度”的史料及研究 | 第8-12页 |
(二) 有关“云南藏区土司制度”的史料及研究 | 第12-16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一) 基本思路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云南藏区土司制度形成的历史考察 | 第18-29页 |
第一节 土司制度的形成及发展 | 第18-20页 |
一、羁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19页 |
二、元朝时期土官制度的形成 | 第19页 |
三、清朝土司制度及其演变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云南藏区土司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20-23页 |
一、元明两朝云南藏区的土司制度 | 第20-22页 |
二、清朝时期云南藏区的土司制度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明清时期云南藏区土司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3-29页 |
一、土司职官制度 | 第24-25页 |
二、土司职权 | 第25-26页 |
三、土司的承袭制度 | 第26-27页 |
四、土司的贡赋制度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云南藏区土司制度的行政模式与特点分析 | 第29-34页 |
第一节 土流并举的行政模式与特点 | 第29-31页 |
一、云南藏区土官与流官的关系 | 第29-30页 |
二、土流并举的特点及其政治功能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政教合一的行政模式与特点 | 第31-34页 |
一、云南藏区土司政权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 | 第31-32页 |
二、政教合一制度的特点及其政治功能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明清时期云南藏区土司与中央政府及各教派之间的关系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明朝木氏土司家族与噶玛巴派及中央政府的关系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蒙古和硕特部对云南藏区的统治及黄教的传入 | 第36-42页 |
第四章 明清时期云南藏区土司制度的消亡及土司制度对云南藏区的历史影响分析 | 第42-46页 |
第一节 云南藏区土司制度开始衰亡:改土归流 | 第42-44页 |
第二节 云南藏区土司制度的特点及对现今构建云南“和谐藏区”可能的历史影响分析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