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唐诗歌的生命意识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动态 | 第7-8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一章 唐前文人生命价值观对初唐诗人的影响 | 第9-15页 |
第一节 汉末诗人的人生讴吟及对初唐诗人的影响 | 第9-11页 |
第二节 建安文人垂时建功的生命观对初唐诗人的影响 | 第11-13页 |
第三节 正始文人适性肆志的生命观对初唐诗人的影响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初唐诗歌三种诗境所体现的生命主题 | 第15-36页 |
第一节 表现生活境界诗作所蕴含的生命主题 | 第15-24页 |
一、垂时建功的人生抉择 | 第15-17页 |
二、友情生活的生命体验 | 第17-19页 |
三、爱情生活的生命理念 | 第19-20页 |
四、宦游生活的生命感悟 | 第20-22页 |
五、贬谪生活的生命情绪 | 第22-24页 |
第二节 表现生命境界诗作所蕴含的生命哲思 | 第24-31页 |
一、对日月永恒、人生生命短暂的感伤 | 第24-28页 |
二、知音难求、心灵孤独的寂寞 | 第28-30页 |
三、怀才不遇、时不我待的感喟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表现自然境界诗作所蕴含的生命内蕴 | 第31-36页 |
一、栖身林泉的生命价值取向 | 第31-33页 |
二、真率自然的生命趣尚展现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初唐诗人的生命观照方式及其诗歌的表现艺术 | 第36-44页 |
第一节 生命观照方式:合一 | 第36-39页 |
一、佛我合一 | 第36-37页 |
二、自我合一 | 第37-39页 |
第二节 表现艺术 | 第39-44页 |
一、比兴手法 | 第39-41页 |
二、对比、衬托手法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