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38页 |
综述一 肝肾综合征综述 | 第14-27页 |
1 肝肾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 第14页 |
2 肝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第14-16页 |
3 肝肾综合征的分型 | 第16页 |
4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 第16-18页 |
5 新的诊断标志物 | 第18页 |
6 发生HRS的危险因素 | 第18-19页 |
7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综述二 中医药与肝硬化肝肾综合 | 第27-38页 |
1 肝硬化及肝肾综合征病名归属 | 第27-29页 |
2 肝硬化及肝肾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29-30页 |
3 肝硬化及肝肾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 第30-33页 |
4 中医药对肝硬化及肝肾综合征的现代药物研究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前言 | 第38-4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0-65页 |
第一节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HRS的临床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0-53页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40-42页 |
2 结果 | 第42-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4 局限性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抗肝纤维化中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HRS患者预后的影响 | 第53-65页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53-55页 |
2 结果 | 第55-62页 |
3 讨论 | 第62-64页 |
4 局限性 | 第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